本报记者 许丹婷 本报通讯员 罗庆东 蓝冬林
“近年来,忻城县的各类民间协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已成为这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忻城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平介绍,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协会、助推发展,今年以来,该县积极探索“协会+支部”的工作方式,通过依托协会建立非公党组织,发挥协会党组织在服务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据统计,截至12月中旬,该县成立的各种协会达32个,有力推动了当地石材、旅游、桑蚕等经济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以产业为纽带
多方位建支部
“之前,我们忙着生产经营,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都感觉不到自己是个党员。”忻城县大塘镇三寨沟旅游景点的党员杨世源说。
像杨世源这样,在忻城,不少流动在产业链上的职工党员,都存在着不主动找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难,以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该县确立了“以产业为基础,以行业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思路:依托忻城某石材公司建立石材协会党支部;依托薰衣草庄园旅游景点建立旅游协会党支部;依托忻城县某丝业公司建立桑蚕产业党支部……
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忻城县还制定完善了产业党组织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规范产业链上党支部、党小组的运作,使得这些党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以活动为载体
发挥先锋作用
“我们现在不仅能正常地过上组织生活,而且在一系列的争先创优活动中,我们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党员作用。”被评为“创业党员”的蓝醉表示,自从协会党组织组建后,不少党组织活动贯穿于整个产业活动中。
今年以来,忻城县实施产业致富经营能手与党员“双向培养”工程,使产业党员成为致富能力与政治素质“双优”型人才;开展了创“五好党支部”活动,争当“创业党员”“创业标兵”“优秀人才”等;设置“党员先锋岗”,形成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帮群众”的工作氛围……
为了使产业发展更有效运行,忻城县还结合发展规划、投资融资、资源整合等方面,采取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该县依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重点抓好组织培训、典型教育、经验推广等工作,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传授到职工中去,使各协会党组织成为培育支柱产业的战斗堡垒,使协会党员成为产业前沿的先锋队,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事业共创。
拓宽服务渠道
延伸党组织功能
“我们支部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提高职工技能,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难题,以此调动产业带头人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忻城县石材协会党支部党员代表张向民介绍说,现在党支部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助推企业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推动产业发展、群众受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该县石材、旅游、桑蚕等协会支部共解决办理保安全促发展、信息技术帮扶类、解决资金类实事、难事100余件。
“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忻城县的协会党支部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党员干部放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点上,依托资源、信息平台、销售网络等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优质周到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致富,产业壮大。
新闻推荐
本报忻城讯(记者/卢彬彬通讯员/莫增纯)6月1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忻城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来宾市稳增长工作系列政策措施,奋力扭转“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形势严峻”...
忻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忻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