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讯 “左边的10多头牛是合作社的,右边30多头是帮贫困户代养的。”10月26日,忻城县红渡镇雷洞村广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强,指着牛圈里正在吃草的新疆褐牛告诉笔者。
雷洞村共有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自治区要求今年年底要全部实现脱贫。为实现“八有一超”中的“一超”标准,红渡镇领导、雷洞村干部及自治区教育厅挂点该村“第一书记”一起经过调查摸底,共同商讨决定以养殖项目为突破口,大胆探索“散养+代养”合作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土鸡、肥牛、桑蚕、蜂蜜产业,确保贫困户按时脱贫。建于今年7月的广农合作社就是采取了“散养+代养”模式,力争帮助10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5月份,润华牧业公司送给我们50只鸡苗,养了4个月,9月份50只成鸡全部出售,收入2250元,现在我家又养起第二批,预计春节前出售,加上养蚕、劳务等其它收入,今年脱贫没有问题。”贫困户潘常恩高兴地说。
“我家建房子没有地方养牛,我直接把扶贫贷款资金入股润华公司领红利,我家的牛就放在合作社代养,等出售分红。”贫困户莫兴乐得合不拢嘴。
莫兴和潘常恩贫困户发展产业是该村成功探索“散养+代养”扶贫模式的两个具体事例。据雷洞村“第一书记”姚亚光介绍,贫困户养鸡,润华公司免费提供鸡苗和饲料,鸡养大后由公司统一收购,直接入股5万元扶贫资金的一年可获得纯红利4000元;贫困户养牛,由广农合作社统一发放一头价值7000元的牛仔给贫困户饲养,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并按市场价统一收购;没有劳动力或者饲养场地的贫困户,可以把牛寄养在合作社,成牛出售除去牛仔成本的80%作为合作社代养费,20%作为贫困户红利收入。目前,全村发展养鸡的贫困户有110户,广农合作社第一批存栏肥牛102头、山羊300只。
“养殖业是忻城县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为努力完成10万头育肥牛、20万家禽、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发展目标,县政府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主动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走上脱贫新路子。”该县县长李朝晖说。目前,该县共创办种养合作社181个。其中,育肥牛专业合作社18个,目前存栏2万多头。 (蓝春青)
新闻推荐
大调研组到马泗乡蓝莓生态度假庄园种植基地开展休闲农业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详细了解基地农产品种植、管理、效益等情况,并对进一步加快现代特色
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到忻城调研10月9日,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到马泗乡蓝莓生态度假庄园种植基地开展休闲农业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详细了解基地农产品种植、管理、效益等情况,并...
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