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风光奇特的红水河面上,一场精彩的独竹漂绝技比赛正在进行;在保存完好的莫土司衙署大夫第里,一幅幅精美如画的壮锦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在春意盎然的生态蓝莓园内,一个个新奇绝妙的节目吸引着中央电视台现场录制……2月19日-3月3日,忻城县隆重举行“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民间绝技大比拼系列活动,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进行全程录制,向外界展示忻城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大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新成就。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大比拼活动,展示忻城的独特魅力,吸引各地游客前往观赏游玩,领略忻城壮乡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情。”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说,这将进一步提升“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旅游品牌,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实现“文化搭台、旅游拉动、经济唱戏”。2017年1-2月,仅两个月时间,全县就接待游客4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6.2%。
◆土司歌舞欢乐无限◆
3月3日,在马泗乡生态蓝莓山庄的露天舞台上,伴随着雄浑动听的配乐,土司乐舞的本土演员们登场,别致的服饰、高超的技艺、娴熟的动作、默契的配合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演出高潮迭起。
“唱山歌咧哎,这边唱来那边和……”来自忻城的“山歌女神”罗妲达在舞台上与本土歌手对唱壮族山歌。“我们演唱的歌词都是随机的,根据对方的问答及实际情况即兴联词,歌词既要符合现场情景,又要工整押韵。”罗妲达说,希望通过她们的努力,把忻城的山歌文化传承下去,把忻城的民俗文化传遍大江南北。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不少观众表示,此次演出是杂技艺术和土司文化的美妙结合,是难得的“文化大餐”。
据了解,央视7套节目除了现场录制土司乐舞、本土山歌、民间绝技、创意小品、古法红糖魔术、桑蚕行业能手竞技等内容外,还有外拍土制红糖、独竹漂、斗牛等场景,莫土司衙署、薰衣草庄园、红水河景区、神秘湖、蓝莓庄园、森林公园、土司后花园、翠屏山公园等景点美景,珍珠糯玉米、五色糯米饭、豆腐圆、血肠、油馍等美食,百香果、蓝莓、蚕丝被、乳鸽酒等特色产品,最终将做成一档富有壮乡浓郁气息、时长85分钟的节目,拟在3月25日18:05中央电视台7套《乡村大世界》节目播出,向全国人民宣传忻城土司文化,展示忻城风貌,让外界更多地认识忻城、了解忻城。
◆传统文化韵味无穷◆
城关镇黄金村是忻城土制红糖的主要生产地。2月25日,在黄金村新塘屯一家小工厂里,工人现场为广大观众演示土制红糖制作全过程,榨汁、赶水、出糖、打沙、成型等,历经10多道工序,土制红糖才算熬制出来。
“我们家的红糖是纯甘蔗汁制作的,没有添加剂,销路一直很好。我们想通过媒体把红糖制作的土法宣传出去,让忻城的红糖远销全国各地。”工人罗秋林说,以前当地群众都是过年时才使用红糖,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平常都喝红糖水,特别是她们生产出来的姜糖、玫瑰花味红糖颇受群众喜爱,除了县内的代销,柳州、南宁、青岛、山东等地方都从这里进货。
织锦,也是忻城传统工艺之一。以浓艳、清新、优雅和对比强烈的施色手法,显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壮族人民淳朴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忻城县工艺传承展示馆负责人蓝培文是织锦工艺的“坚守者”。
“这是女人的活儿,不适合你。”蓝培文告诉笔者,当初他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门手艺,可他就是不肯放弃,他真不愿看到这么有价值的织锦技艺失传。
于是,他和表哥梁恒源二人在土司老街建了展示馆,还一边收集老“织娘”的手工艺品在馆里展卖。他发现,随着当地旅游业旺起,很多游客对体验织锦技艺过程也越来越感兴趣。下一步,他还打算组织“织娘”“织郎”到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给年轻人传授这门手艺。
◆竞技赛事趣味十足◆
2月27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城关镇六华村古香屯举行农耕文化节活动,吸引2万余名群众到现场观看。
农耕文化节活动内容包括祭拜“五神”(即天神、地神、牛神、农耕始祖和村社王)、宣读《祭文》、慰劳春牛、春耕开耕仪式、舞狮表演和牛王争霸赛等。
在活动中,当地注重打造“赛事+旅游”吸引游客,牛王争霸赛就是最激烈的一个环节,让围观的群众直呼过瘾。比赛现场,两头牛在“训导师”的“训导”下,立即冲向对方,一决高下,现场的观众也屏住呼吸,期待“牛王”产生。
3月1日,在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的河面上,一场以当地群众为主角的赛事——独竹漂比赛擂响战鼓。独竹漂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长8米以上的楠竹上,分别进行“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比赛现场,一个个身手敏捷的选手,在河面上奋力前划,力争上游,游客连连叫好。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神奇的自然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忻城文化旅游发展的三张‘名片\’。”县长李朝晖说,“把忻城的特色文化旅游推向更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实现脱贫致富,是我们推旅游、攻扶贫的最终目的。”
李朝晖介绍,2016年,忻城县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战略,重点推进攻扶贫、强石材、推旅游、建新区“四大工作”,大力实施“+旅游”工程,创新“农业+旅游”“赛事+旅游”“赛事忻城”“文化+旅游”“扶贫+旅游”“生态+旅游”模式,打响“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旅游品牌。据统计,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旅游总收入23.02亿元,同比增长21.3%。有效带动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项目快速发展,间接增加就业人数5500多人,脱贫3200多人。
2017年,是忻城县实现脱贫摘帽和“富民强县”的关键一年。该县将重点围绕县委“1234”工作思路,(“1”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2”是打好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两大会战;“3”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三大生态环境;“4”是抓好“攻扶贫、强石材、推旅游、建新区四大重点工作),加快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柳来河一体化,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旅游城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本次民间绝技大比拼活动,共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等近20家知名媒体百名记者进行多角度宣传报道,让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向全国展示忻城的独特魅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蓝昭平说。
三月的壮乡,百花争艳,歌舞飞扬,万民同欢。如今的忻城,就像山歌词唱的那样“山美水美醉游人,美食美酒留客人”。
《乡村大世界》栏目统筹部主任王茜在录完节目后不禁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觉得忻城的山水不比桂林差,在忻城待了近半个月,优美的环境、善良的人们让我心灵感到很安静,很想在这里停留下来。”□蓝春青 蓝德龙 石佳连 莫亚丹
新闻推荐
两牛交战正酣。(樊绍光摄)开耕!开耕前慰劳耕牛。来宾网-来宾晚刊讯(记者莫岑通讯员罗海)昨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当天,忻城县城关镇六华村古香屯举行一系列农耕文化节活动,吸引2万...
忻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忻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