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忻城县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使4个预脱贫村均达到‘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实现脱贫人口27807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脱贫任务。”3月15日,忻城县分管扶贫的副县长谢丽珍在脱贫攻坚推进会上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人心士气,事关未来走向。2016年,忻城县对照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全力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为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80061人减到2016年的52254人,贫困发生率从21.18%下降到14.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4元,增长10%。
一连串亮眼的数据,得益于该县一个个有力的措施。
培育新产业 增收后劲足
3月16日,细雨蒙蒙,湿意绵绵。在忻城县欧洞乡里苗村的一个山谷里,20多名干部群众正忙着栽植百香果苗,挖坑、栽苗、填土、打桩、拉线……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现在种下去,10月份就可以收果了,届时,漫山遍野的百香果一定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在现场和村民一起忙活的干部小黄告诉笔者,乡政府除了免费送给村民优质果苗、铁线、水泥杆外,还专门邀请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种植,确保今年全乡扩种的4000亩百香果种得好、有收成。
百香果是该县新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2016年,该县大力实施“115”工程,即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上县本级财政资金1700多万元,全部用于发展“10万亩百香果”和“10万头育肥牛”工程;投入1000多万元,发展种植“5万亩秋糯玉米”;投入50万元发展桑蚕扶持贫困户产业,以点带面,推动新培育产业向高端农业方向深入发展。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贫困户能不能实现脱贫,关键还是看产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产业扶贫的重要性。目前,全县种植百香果面积已达3万多亩,育肥牛存栏头数超过2万头,可实现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
“线上+线下” 服务千万家
“我们家的货到了吗?”“到了,过来领吧!”黄某某夫妇签好字,就把一台55寸的大电视机抬回家了。这是笔者近日在城关镇尚宁村板六屯农村淘宝服务站目睹的一幕。
据板六屯农村淘宝合伙人樊仁义透露,这台电视机是他帮黄某某在网上购买的,比实体店同款省了好几百元,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把货送到村口,村民不用出村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热情的服务和实惠的商品,让农村淘宝服务站逐渐受到村民的青睐。2016年,忻城县与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项目。目前,该县已正式聘请第一批34名农村淘宝合伙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级服务站12个,村级服务点36个,覆盖全县12个乡(镇)。
从去年6月起,该县35个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相继开业并进行线上运营。其中,马泗乡村级网点已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忻城的珍珠糯玉米、土制红糖、土面条、金银花茶、蓝莓、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各地去,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实现了外销额100万元以上目标。可见,新型的电商销售模式具有无限的扶贫潜力,是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旅游+扶贫” 风景变钱景
3月12日,笔者来到忻城土司后花园景区,景区大门前,桂A、桂B、桂G等来自各地的车辆停放有序;桃花区内,游人如织。
“今天周末,客人真不少,来了一波又一波,忙都忙不过来。”土司后花园负责人莫如贵告诉笔者,随着当地游客数量暴涨,他家开的旅游服务店每年接待的游客和聘请的服务员也逐年增多,年均接待游客增加2万人左右,增收2万多元。
“依托景区,忻城县逐步走上了‘旅游+扶贫’的道路。”县长李朝晖说,忻城在统筹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大力营销推广的同时,还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目前,仅参与薰衣草庄园项目务工、旅游接待服务的当地群众就有1200多人,其中贫困农民有60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都有2800元收入。
如今,忻城县以莫土司衙署、薰衣草庄园、乐滩湿地公园三个“国”字号景区为中心,向四周村屯、农庄、小公园、小景区延伸,发展乡村食宿、农事体验、赏花品果、烧烤垂钓等多个旅游产业,力争年底实现千户农户吃上了“旅游饭”,万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蓝春青
新闻推荐
3月14-15日,市委办邀请贫困村联系点忻城县城关镇加海村的农民代表进城看变化,让他们切身感受来宾市建设发展的巨大变化,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办组织该村农民代表先后到来宾八百里农业有限...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