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笔者走进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迷人的乡村画卷:远处,山清水秀;近处,花果飘香;田间,渠道相通;广场,小孩嬉戏……村民潘大姐高兴地说,住在农村环境好、空气好,闲暇时间还能跳跳舞、淘淘宝,和城里人的生活差不多了。
马泗村的美丽变化仅仅是忻城县“宜居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忻城县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专项活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前,包括马泗村在内,全县共有32个村屯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5个村屯被评为广西“绿色村屯”。今年,该县又根据《美丽来宾·宜居乡村》活动实施意见,通过实施“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福利,提升农民幸福感。
产业富民 带动农民富起来
连日来,在忻城县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天都看到工人们挑选、包装、销售百香果的忙碌身影。一袋袋、一箱箱包装好的百香果将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自6月底以来,该合作社平均每天交易百香果4000多斤,按目前每斤3元计算,每天将给当地农民带来1.2万元的经济收入。截至目前,该社仅销售百香果一项收入已达3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0万元,带动20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2.6万亩,总收入将达3.6亿元,比2016年2.6亿元增长40%。
高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在富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事实上,围绕特色产业,该县已咬定百香果、育肥牛、珍珠糯玉米等产业做了“富民”文章,唱响“产业+电商”助农脱贫增收的主旋律。今年来,该县又将围绕“五个一”目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在12个乡镇分别建立起“优势粮食”“双高”糖料蔗“优质水果”“蔬菜产业”中草药、“农旅结合”等多个特色产业村区,带动更多农户走上致富路。
服务惠民 增强居民幸福感
日前,在忻城县欧洞乡欧洞村,伴随着热闹的鞭炮和鼓乐声,该村第一个“农村淘宝服务站”“智慧乡村服务站”顺利开业了,站点的开通极大方便了附近村民购物。
“村里服务站功能齐全,可以代买、代卖、代缴水电费、预订车票、资金结算及金融交易等,让我们不用出村就能享受网淘、网销的生活。”欧洞乡欧洞村村民张大婶说。
农村淘宝服务站、智慧乡村服务站成功落地,是该县通过平台把城市优质资源及生活理念引进农村,打造线上一张互联网、线下一张人网体系,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如今,该县已建起县级商务中心一个、12个京东帮服务店、46个农村淘宝服务店及42个村邮乐购站点,覆盖全县12个乡镇82个行政村(社区)含12个贫困村。今年上半年,全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珍珠糯玉米、金银花、百香果、古法红糖、牛大力富硒茶等40多种特产,电商交易额已达7000多万元。
基础便民 推进农村环境美
“现在,不管是热天还是雨天,坐在家里再也闻不到臭味了。”新圩乡新圩村西宜屯村民蓝瑞甜说,她家前面的鱼塘原来臭气熏天、蝇蚊遍地,现在已被灯光球场和戏台替代,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场地。
西宜屯周边环境有了改观,是该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活动以来,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厨房、牲畜栏舍、排水沟等改造工程的喜人变化。今年,该县将继续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道路通行、饮水安全、垃圾治理、村屯特色、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以及增加农村供电能力、通讯能力,加快公共照明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2017年底,该县将要完成自治区下达农村厕所改造和厨房建设任务13900个、农村畜圈改造任务755个,完成51个贫困村村村通20户以上村屯道路建设,完成238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等,实现80%以上村屯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90%以上行政村实现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
道路整洁干净,河水清澈透明;房前屋后葱郁,庭院布局整齐;四季花果飘香,百姓幸福安康……如今的忻城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摘帽指日可待。□蓝春青
新闻推荐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记来宾市优秀共产党员、忻城县欧洞乡党委书记蓝华
“我们的蓝书记很不错,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一来到忻城县欧洞乡,记者采访该乡村民对欧洞乡党委书记蓝华的印象和看法时,得到的都是类似的回答。蓝华2013年6月起任欧洞乡乡长,2016年5月起任欧洞乡党...
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