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茜
4月12日召开的全市环保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全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抓住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两条主线,突出执法、服务、安全三大重点,实现PM2.5改善、水流域治理、群众满意度、队伍建设四个突破,负重奋起,勇于担当,改革创新,标本兼治,为“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就是推进“四项工程”,开展“一个行动”。
一是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力补短板、提质量。
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着力实施精细化治理。将大气精细化治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明确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建立责任体系和奖惩机制。建立空气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实时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准确把握规律变化,组织开展PM2.5等颗粒物源解析,突出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二是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即打好工业污染治理提高、城市扬尘治理、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土小企业关停“四大攻坚战”。年内完成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项目24个,莱芜电厂、莱城电厂全部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淘汰小石灰厂、小炼铁等82个落后产能项目。三是强化散煤治理。今年集中在凤城、鹏泉、张家洼3个城市街道推广使用清洁煤,10月底前,城市建成区内所有餐饮、宾馆、洗浴等经营者及居民停止燃用散煤,改用天然气、液化气、电或洁净型煤。四是严格控制秸秆焚烧和机动车尾气污染。
深化水污染治理。推进水污染项目化治理。制定《莱芜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抓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加强流域控制单元划分和管控。确保流域控制单元和河流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省规定目标要求。开展造纸、焦化、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二是深入开展“雷霆行动”,着力抓执法、严监管。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快出手、严处罚。一是建立“环保110”快速反应机制。依托12369环保投诉专线,构建环保110指挥中枢、快速反应与处置、公检法联动三大机制,实现高效指挥、快速处置、联动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解决群众环境诉求,化解环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开展环保集中执法月行动。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查处偷排偷放、违法倾倒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治污设施、篡改在线数据等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与公安部门联勤联动,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名单。三是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力争实现环境信访量、重复信访量双下降,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四是开展环境安全大排查活动。严格排查重点企业、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尾矿库、放射源,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调查。推进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五是完成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该取缔的取缔,该限产的限产,该淘汰的淘汰,坚决做到“两个一律”,即:对未按要求与环保部门联网或主要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的,一律停产整治;年底前仍未整改到位的,一律停产整治。
三是积极推进“服务提升工程”,着力优服务、促发展。
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优化、完善环评审批,落实好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积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联系对接。强化服务意识,做到贴心服务、跟踪服务、上门服务。加快推进园区环评、规划环评,指导有关园区加快区域环评进度,破解项目环评审批制约,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四是大力实施“宣传引领工程”,着力树新风、聚合力。
五是积极推进“队伍锤炼工程”,着力提素质、树形象。
新闻推荐
8月11日,农行莱芜分行按照“银税互动”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组成3个宣传小队,分别到高新区办税服务厅、国税局莱城工业园区办税服务厅、地税局口镇办税服务厅开展“银税互动”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