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下的东风桥
站台上望下去就是村庄
车站附近卖农产品的人
大山里的西桐古站西桐古站以村命名,位于西桐古村村西。如同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居住的村民年纪比较大。在这些村民眼中,小火车既是出行的工具,也是回忆的载体。西桐古站、辛泰铁路、东风桥、太河水库,都让他们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段火热的激情岁月。
修铁路的激情岁月
“当时这都是大工程啊,村子南边在修太河水库,西边修辛泰线,村里的人天天推着小车装着石子,从村东山到西山,壮观啊。”62岁的西桐古村民张先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有些激动。
穿着有些发黄的白衫,抽着烟,张先会坐在大树下的阴凉地里,思绪回到了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张先会说:“村子里本身600人,那时候住进来了1200人,你说有多少人吧。”当时的社会环境,加上参与重大工程的激情,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动力。
张先会回忆说,辛泰线西桐古段上施工的大部分是寿光人,都分段承包。其中有一段东风桥,每一个桥洞就是一个镇负责。张先会说:“村里人当时帮忙运石头,西山石头不能用,从村东山用小推车把石子运到西山,一趟一趟的。村里的小孩子都去看热闹,那时候工人都吃面子窝头,一点也不好。”
小火车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今年60岁的齐传秀女儿嫁到了莱芜,她想看女儿时,就乘坐7053次列车出行,4块钱坐到莱芜东,既方便又省钱。她笑着对记者说:“这车我坐了十年了,十年没涨价,还方便。女儿女婿都说,这趟列车就像专门给我们家开的一样。”西桐古村村民提起火车带来的便利,全都竖起大拇指:“以前村里人要出去,得走到黑旺坐车,足有20里路。现在车站到了村里,拔腿就走,太方便了。”
旅游带来幸福的烦恼
小火车火了,带动沿线村庄也火了,游客们看到西桐古村的美景,蜂拥而来。村委委员魏娟说起小火车带来的变化,既有欣慰也有丝丝无奈。
记者来到西桐古村时,正值玉米成熟。从火车上下车后,沿路不管去齐山还是太河水库,路两边都是村民的地。“有些游客走着走着就顺手掰一两个,我们实在也看不过来。”魏娟说。另外让她无奈的,也在于村里留不住游客。村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村子也小,人也少,游客基本上穿过村子就走了,都留不下。
在魏娟看来,小火车从村里经过,带来的更多是益处。不仅是出行,更有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小火车,村民与外界交流多了,也有更多人知道这个村子。小火车正一点点潜移默化的给村里带来变化,村里人也在适应旅游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当双方磨合好以后,就是村子大变样的时候。
村民们也对小火车有更多的期望。记者在西桐古采访时,正好遇到一位村民带着一篮子土特产准备到公路上售卖。她对记者说,与东桐古接壤的公路上,来往齐山、潭溪山等地旅游的车辆很多,车多人多,买东西的也多,一天到晚一直都有人,村民习惯在公路上售卖农产品。由于火车车次太少,一天就一两趟,现在主要在下午返程时到车站售卖。如果有更多车次、旅客,他们会选择更好的地段。
(文/晚报记者伊茂林孔晓文图/晚报记者孙文昭)
新闻推荐
梅建华点击查看原图商报莱芜消息日前,省委决定:梅建华同志任中共莱芜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王磊同志不再担任中共莱芜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随后,莱芜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