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洼白龙店村塑编加工扶贫项目让农村群众农闲时候也能有钱赚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既是硬任务,也是指南针,产业园成立以来,认真抓好精准脱贫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扶贫路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绿色经济、塑编养殖等产业,托起群众脱贫梦想。“扶贫先扶志、授鱼更需要授渔”。何为“渔”?即方法、技术和经验。针对每个地区、每户群众的家庭情况不一、贫困程度各异,产业园扶贫方式从“漫灌式”转向“滴灌式”,精准施策“补短板”、精准发力拔“穷根”。投资2000万元建设青杨行片区道路25公里,将沿途11个村庄串联起来,打通了山区林果进城的致富通道;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确保发电量翻番,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积极推进塑编加工、肉兔养殖、蒜黄种植等庭院经济发展,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实现增收脱贫;继续推行企业、部门、强村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动员社会各级力量,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确保完成脱贫任务。“现在人们条件好了,出来旅游采摘的多了,我这个大棚的草莓都供不上摘了。”崔梁坡村崔孝新说。据了解,产业园紧紧抓住莱芜市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梁坡农业观光园、运粮山生态园等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实行土地股权化改革,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建设果蔬大棚,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进行农超对接,建成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发展城市近郊休闲观光、特色采摘、农事体验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青杨行生态民俗片区,积极培植将军岭家庭农场、王家庄村金鸡岭鲜果采摘园、黄崖头村现代农业等项目,把青杨行建成城市后花园和旅游休憩带,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探索多元路径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产业园一幅幅温馨的民生图景次第展开:棚户区改造、白龙店小学改薄、青杨行民俗片区、胜利公园、雅鹿山公园等一系列工程全面开工,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紧紧把握民生脉搏,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好,这是产业园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取得的初步效果,引得10余万群众尽开颜。
办好为民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民生惠及千万家,改善民生无止境,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享有高质量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是产业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什么是民生,民生就是为老百姓做实事,把实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产业园工委副书记张鸣剑说。
好事顺着民心办,实事围着发展干。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民生账本”越来越厚,“百姓红利”越来越多,产业园聚焦“民生热点”,全面对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清单,围绕群众在就学、住房、社保、养老等方面的需求,重点抓好安置区建设、***、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中小学大班额消控和改薄工程、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棚户区改造工程、园区道路建设工程、水利设施改造提升、集中供热、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等10件实事,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学条件,统筹化解“大班额”方面,产业园投资4000余万元,改扩建白龙店小学,改建大洛庄小学,建设张家洼中学及张家洼中心小学食堂;在养老方面,每年为全区农村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积极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探索完善养老模式,由政府出资、民营养老院提供服务,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一项项有温度的改善民生的举措,触及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数可喜的变化发生在群众的身边。老百姓眼里的发展成果不再仅仅是“统计数字”,而是溢在心里的获得感,写在脸上的满意度。
推进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要的是实实在在,图的是长长久久。“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革发展的目的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老百姓,只有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发展才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张鸣剑说。
新闻推荐
市纪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3月1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于景涛主持召开市纪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会议和市党代会、市“两会”精
市纪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3月1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于景涛主持召开市纪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会议和市党代会、市“两会”精神,研究确定了市纪委常委班子成员分...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