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非钢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4.3%提高到61%。
莱芜的“传
统基因”很强大,不管工业基础,还是历史文化。如今,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一座“吃钢咽铁”的重工业城市,如何才能转型升级、轻装前进?这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赋值最高的考题。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莱芜市委书记王良指出,莱芜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指导上必须把握和处理好数量与质量、传统与创新、实干与动脑、发
挥优势与“无中生有”、勇于担当与依
法行政、坚持高标准与深化细化
落实“六个关系”。五年累计引进大项目1076个钢铁城市﹃筋骨﹄变﹃柔韧﹄
莱芜市统计部门数据显示:现在莱芜市的三次产业比例由 6.7:60.6:32.7调整为7.8:50.2:42,非钢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4.3%提高到61%。
多年来,莱芜持之以恒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座钢铁城市的“筋骨”,开始变得“柔韧”起来。
莱芜始终没有放弃“做大总量”的目标,不断扩大项目、企业数量,接受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多元发展、多点支撑,夯实发展基础。近5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大项目1076个,完成投资2082亿元,开工建设过亿元项目783个,招商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8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7%。
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莱芜严把质量关,不断调优结构,提升质量效益。在发展中,注重追求质的提升,按照丰富品种、提高品质、做强品牌的要求,在创新、管理、市场上下工夫,不断扶优扶强、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做到以质求强、以质取胜。
一提起空调、热水器,大家脑中很快会出现“传统家电”的标签。但莱城工业区的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印象。阿尔普尔公司瞄准国际市场,坚持创新驱动,成为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原创者。公司抢抓北京市“煤改电”工程的机遇,一口气拿下了北京海淀区、平谷区等5个区上亿元的订单,2016年市场比2015年增长了十多倍,产值也从2015年的千万元跃升为3亿元。
如今,在莱城工业区里,以珅诺基生物制药、苏州安科、微诺医疗为支撑的新医药,以奔速电梯、汇金股份、锦尔泰等企业为支撑的高端装备制造,以希格斯新能源、阿尔普尔为代表的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九成以上的企业产销两旺。从﹃一大一小﹄到﹃一金一银﹄﹃无中生有﹄拓展发展空间
在钢城区的棋山温泉小镇,游客们在大大小小的温泉池里嬉戏休闲,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谁也想不到,“吃钢咽铁”的钢城区,两年前“变”出了这么一个温泉度假村。
近年来,钢城区主动求变,做起温泉旅游和冷链物流“一热一冷”的文章,努力推动钢铁产业和大众创业“一大一小”发展。“无中生有”,彰显出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智慧和勇气。
高新区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优势,引导创业者从事电商平台、互联网运营、VR研发等前沿行业;雪野旅游区从零做起“一金一银”,大力发展金融小镇和银发经济;莱城区筑巢引凤,建好标准化厂房,成为招引客商的“新磁场”;农高区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在“亦工亦农”寻求突破,这些“无中生有”的积极探索,为地方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增添了发展活力。
只有出实招、干实事、重实效,才能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莱芜人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善于动脑巧干,用心用脑研究工作,掌握科学方式方法,用法治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胸怀、市场的办法来谋划工作、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三个三分之一﹄抓工作莱芜经济实现﹃开门红﹄
今年,莱芜的领导干部们有了一句新的口头禅:“三个三分之一”。
原来,按照要求各级干部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各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干部开展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工作,各部门单位要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用来抓学习、提素质,切实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干部作风好不好,基层最有发言权。莱芜的企业家们切身感受到政府越来越“亲”,工作越来越“实”。
山东华通磁电设备有限公司经理魏丕国盖起一栋五层高的办公楼。然而办公楼占地两宗,一块在魏丕国个人名下,一块在他的公司名下。楼盖好后,因占地性质不同,无法办理土地证、房产证。10年来,魏丕国年年跑规划、国土部门,收到答复基本一致:不合规,无法办证。
后来,魏丕国找到莱芜市“稳调促”指挥部。
收到企业问题反映后,指挥部召集各工作组和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举行联席会议“会诊”:公司占地实际产权人均为魏丕国,无争议,应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为其合并办证。
除了“稳调促”,莱芜在推动发展方面不遗余力,实招不断———实行市级领导抓产业“一条龙”工作法,统筹推进各产业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建设、企业培植等工作;实施十大产业振兴提升工程,由市级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聚焦聚力解决主要矛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硬招见实效。今年一季度,莱芜市经济实现“开门红”。一季度,莱芜市在建产业项目261个,实际完成投资32.65亿元,同比增长5.09%。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三项指标增幅列全省第一位,三次产业发展速度全面提升。 (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1日讯(记者史春勇)从莱芜市扶贫办了解到,莱芜市将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截至2016年底,全市35398户、552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3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