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九龙山地质公园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一招妙棋,今年,艾山街道依托九龙山,加大养生中草药种植力度,以古墩、北楼、九龙庄、罗汉峪、大龙门5个村连片土地为试点,构建起了“九龙药谷”万亩丹参种植示范基地,并将做大做强以“生态、养生、健康”为主题的九龙山旅游品牌。
玉米田里改种丹参 村民每亩纯收入增加5倍
北楼村是艾山街道西部山区落后村,过去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为了让群众脱贫致富,艾山街道和村里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认为必须尽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有出路。“我们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土壤质地以及后期的市场考察,最终决定种植中草药丹参,丹参便于管理,而且市场价较高。”北楼村党支部书记徐继斌告诉记者。
为更好发展丹参种植,村里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投资20多万元,修通了贯穿基地南北的4条2700多米的水泥硬化路,同时打出一口深井,满足土地灌溉需求。
从今年初打造九龙药谷以来,北楼村的500亩地全部种植白花丹参,全村280户村民全部加入了种植大军。村里还成立了汇民丹参合作社,通过多方联系,与一家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提供苗木、肥料以及技术指导等,村民不用花费一分钱,只负责日常管理,政府会按照种植一亩丹参500元的标准奖补。种植的所有丹参,企业最终全部回收,并设定每斤5元的保底价,村民种植的积极性由此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前种玉米一亩能收入700元,种植白花丹参每亩地纯收入可达到4000元到5000元,收入增加了5倍多。”北楼村村民臧屯泉指着自己家种的2亩白花丹参高兴地告诉记者。
缺技术政府聘专家 5个村已种植药材6000亩
围绕“九龙药谷”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艾山街道设立了罗汉峪、大龙门、北楼、古墩、九龙庄5个丹参种植试点村,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多位知名专家教授作为顾问,定期到试点村对丹参种植进行指导。同时与山东农业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建设山东农业大学九龙山大学生实践基地,将“九龙药谷”打造成集中草药种植、养生旅游、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为了让村民得到更大的实惠,街道积极制定政策,对于连片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以上规模的村,给予5万元的农机补贴,方便村民使用机械联合耕种、收割。”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加宝告诉记者,“缺技术政府聘专家,少农机政府给补贴”,真正做到专业种植,提高种植质量,确保今年丹参种植大丰收。目前,“九龙药谷”已种植白花丹参、紫花丹参6000多亩,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高加宝表示,艾山街道将以“九龙药谷”建设为契机,引进一批品牌效应好、科技含量高的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企业,力争3年内新上食品药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将以“生态、养生、健康”为主题的九龙山旅游品牌做大做强。2017年,试点村实现居民收入增加1000万元。
(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张进)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5日讯(记者史春勇)2016年,莱芜市新增69家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总数量达到240家,7个专业社先后被评为全国总社“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新增3个全国总社基层社标杆社村,村社共建工作位列全省第一...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