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京华
去年以来,钢城区里辛街道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在街道上下开展了“美丽里辛”建设活动,使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效应
6月27日,记者在里辛街道采访,看到“美丽里辛”建设如火如荼,各村面貌焕然一新。
西田庄是变化最大的村之一。大街小巷是整洁平坦的水泥路,长长的文化墙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村支部书记苗因珠讲了一个故事:村民刘翠菊在江苏看孩子一年没回家,回家到了村头却不敢认了,结果打的出租车开出了村,觉得不对,她问村民“这是咱庄吧?”
想想以前村里的脏乱差,不怪刘翠菊认不出自己的庄。“以前根本没法看,各家门前有的种上小菜园,有的建了车库,有的盖了猪圈,更别说满街的柴堆、粪堆、土堆。十几米宽的大街成了羊肠小道,也就能过一辆车。”村民许会美说起来很是激动,“我家西边就是一个垃圾场,死猫烂狗都往这里扔,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臭气熏天,谁也不敢出来玩。现在这里像个小广场,成了拉呱乘凉的好地方。”
里辛街道党委书记张晓龙说:“本着‘让农村更像农村,让城市更像城市\’的发展理念,街道从2016年开展‘美丽里辛\’建设活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各村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并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我们的家园我们建
在郑王庄,像许多村民一样,78岁的老党员刘家珍在用铁耙整平自家门前的路基。
“人家各村整治得这么好,咱这个大庄更得治,更甭说上头还有补助,咱自己出工也愿意。”老人擦擦满脸的汗说,“我和他们说,治好后谁也不能放垃圾了。”
村支部书记郑星峰跑前跑后地指挥施工,他说,郑王庄村是一期最后一个治理的村,任务也最重,街巷治理任务占了全街道的1/4,村里需投资40多万元。村里没有收入,村民都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治理。
为搞好“美丽里辛”建设,里辛街道每年从年度预算拿出15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各村,并把今年列为街道小街小巷综合整治年。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负担,街道筹资1000万元免费提供水泥,各村居采取发动群众捐助等方式自筹一部分资金,并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
为巩固整治成果,街道组织各村选派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老党员为巷长,建立“亮身份,当巷长”公示牌,共推出巷长400余人。
“让百姓走上好路,百姓才拥护咱”
近年来,有几个村的群众一直在盯着村干部,有的上访信写到省里、中央。怎么让大家伙称心满意?
“不干事就容易出事,只有干事才能让群众满意。”张晓龙说。街道把“美丽里辛”建设纳入村“两委”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两委”干部工资补助挂钩。考核评出优秀、良好、一般3个方阵,每名“两委”干部根据所评方阵每年可以拿到1.1万元、9000元、7000元补助;对工作进展不利的,党委办事处每通报一次扣发“两委”干部每人补助100元。
烈日下,东田庄村支部书记吕之富戴着草帽,穿着溅满泥点子的球鞋,在大街小巷来回穿梭着。“咱不管下一届谁干,先把自己这一届干好再说。”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留声张铭通讯员吴文静苏玲玲孔建国▲志愿者在芳馨园社区开展卫生清扫▲清运小区垃圾▲清扫卫生死角▲检查企业排污设备运转情况▲监测企业排污情况▲依法整...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