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磊
核心阅读:近年来,莱芜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转调发展为工作主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和生命线。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市各大班子领导主动担当,冲在招商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招商,推进项目。市几大班子领导同志先后带队到国内外带头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站在“十三五”关键之年,为全面梳理莱芜市招商引资工作新动向、新工作,记者专访了市投资促进局(市贸促会、莱芜商会)局长(会长)吴涛。
记者:招商引资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项目建设是促进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莱芜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莱芜市今年的招商引资面临什么样的形势?针对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市投资促进局有哪些新的举措?
吴涛:今年以来,市投资促进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部署,迅速调整思路、明确重点、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主要举措有四项:
调整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指示和新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调整工作思路,起草了《关于做好2017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莱芜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从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措施到考核奖励等多个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标准,明确了努力方向。目前,两文已经印发执行,特别是激励中介机构和社会自然人招商奖励政策,反响很大,效果很好。
分解任务,压实招商责任。按照“加压鼓劲、招大引强”的原则,分解了“年内新引进过亿元项目80个、完成外来投资200亿元”的招商任务。同时继续实行保证金制度,督促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主动走出去,利用自身人脉资源积极招引大项目。5月下旬,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认真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行之有效的措施。6月下旬,组织市区招商人员对各区、经济园区的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评比,建立了“比、学、赶、超”的工作机制。
强力推进,加快项目落地。对于莱芜市近年来引进的重大或重点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列出问题清单,积极协调各级单位部门想方法、找路子,克服困难帮助项目顺利落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7月10日专门召开了杭萧钢构项目推进会,市领导亲自调度,安排财政、国土、规划、投融资中心、财金集团等单位就引进杭萧钢构项目示范基地的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研究及讨论,并要求各单位部门尽快拿出方案,拿出措施,确保杭萧钢构两个基地项目尽快落地。
培本固元,提升整体素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对局班子进行了重新分工,明确调整了各科室职能,全面提升了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招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6月上旬已派出5名同志赴青岛参加招商引资培训,8月份,将组织全市50人参加清华大学招商引资专题培训。
记者:作为新一任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如何在新岗位上全面开展新工作?
吴涛:首先,强化担当,统筹谋划招商。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上你争我夺,特别是对一些根本性、革命性的大项目、好项目,竞争程度日趋白热化。在这种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形势下,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扎实开展“提振精气神、聚力大招商”大讨论,强化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提高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憋足一股干劲和冲劲,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不动摇。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完善市级层面招商引资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机制。
其次,有的放矢,有效精准招商。市投资促进局班子调整后,创新工作思路,有的放矢,扎实开展精准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产业发达地区和城市,把握其产业转移的机遇,结合莱芜市重点产业,采取小分队登门招商的方式,积极开展专题活动招商。5月30日到6月1日,市分管领导带队赴深圳开展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恳谈会,共签约5个合同项目,签约额14.2亿元。6月2日,市领导一行赴东莞与朝阳电子相关产业链的15个上下游企业进行“一对一、点对点”对接洽谈,效果显著。另外,市领导带队与前海中航集团、泰山体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进一步深入合作进行了交流洽谈。同时,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经济开发区、农高区都积极转变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变大呼隆式招商为小分队精准招商,普遍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发挥优势,打造板块经济。引导各区、各经济园区发挥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板块,培育产业集群。如莱城区可以依托珅诺基生物制药项目、中海生物制药、宏葵生物、禾宝药业等一批项目,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逐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板块;钢城区可以依托钢铁优势,统筹引进的重庆精永机械、世阳德尔、30万件齿轮加工等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板块;雪野旅游区可以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充分利用乐嬉谷旅游度假区、中泰金融小镇、健康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产业板块。
第四,服务为主,聚力产业振兴。按照市十大产业振兴提升领导小组的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及时调整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帮扶、精准招商、项目升级等手段持续推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振兴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40家重点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39%,税金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62.8%,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添了新动力。
记者:站在“十三五”关键时期,莱芜市招商引资工作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未来市投资促进局将如何把握招商引资新机遇实现新作为?
吴涛:招商引资是加快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实现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阿尔普尔中德清洁能源小镇、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基地、鲁中铁路物流基地、健康旅游特色小镇、山东鲁中产业科学研究院、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六个重大项目,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做好项目服务,持续精准发力、强力推进、再掀高潮,推动招商引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产业招商。紧紧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围绕主导优势产业,特别是钢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产业,针对各产业的主导产品、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系统梳理产业链条,摸清家底,明确定位,提出项目“上下游”需求清单,瞄准这些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点对点,精准制导,开展产业链招商,切实把“建链、补链、长链、强链”落到实处。目前,正在洽谈对接的杭萧钢构、航天科工、中国海外、广州宏诚通用、龙元建设等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聚焦精准招商。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各种节会活动,精心筹划组织专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广泛拜访客户,寻找商机,力争引进更多的项目。下半年计划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地策划开展特色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实行蹲点招商,筛选全市机关单位中特别是招商系统中的优秀招商干部赴重点城市开展蹲点招商。目前,市投资促进局已经派出3名局长带队分别驻北京、上海、深圳,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精准招商。
聚力资本招商。鼓励各区、各经济园区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整合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对产业龙头和关键项目,采取由政府有关融资平台出资,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担保、招商合伙人、所有制混合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下一步,我们将与财金集团设立规模较大的三个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莱芜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通过资本运作招商,利用财政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来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是今后莱芜市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也将为莱芜市产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注重以商招商。促进已落户莱芜市的招商引资企业积极引进合作伙伴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引进一批延伸产业链的招商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注重做好已落户莱芜市的行业龙头企业的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吸引关联项目落户。近期,深圳电子协会副会长朱礼贵、上海冠清中小企业协会等已带领一批企业家对莱芜市重点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和项目洽谈。
强化服务惠商。牢固树立“一线意识”,突出“招”,遴选懂经济、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选派业务骨干进行提升培训,发挥招商主力军的作用。做好“研”,研究政策措施,创新招商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抓好“督”,注重督查协调,尽快形成全员招商,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严格“考”,建立科学合理、求真务实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努力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同时,继续扎实做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推进工作,力争在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与市工商联对接,积极推进各大城市莱芜商会的建设。积极做好贸促会(国际商会)的出证认证、境外展览、法律咨询等业务工作,为莱芜市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莱芜市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军)7月7日,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今年1-6月份莱芜市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75亿元,贷款余额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33%,个人住房贷款率为43%,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