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娜通讯员魏海刚
核心阅读 莱芜市山川秀丽,森林葱郁,水域宽广,沟壑纵横,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三辣一麻”、高庄芹菜、嬴泰樱桃、雪莱香草莓、大南山山楂、五福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
近年来,莱芜市本着立足特色、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优势和当地自然生态优势,积极打造集种植、养殖、观光、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基地。
模式一 富甲庄园
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高端农业综合体日渐雏形
7月6日,记者走进富甲庄园,只见这儿山清水秀,植被茂密,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正在进行素质教育拓展的济南体育俱乐部成员,通过农耕体验纷纷表示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
庄主房增利说,本着“农业+旅游”发展思路,积极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旅游功能“三提升”。截至目前,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休闲旅游设施基本完善,园区休闲、观光、体验、娱乐等服务点全部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20万人,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
富甲庄园休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照“绿色、环保、健康、快乐”的理念,精心打造绿色高端农业综合体,集“绿色生产、休闲观光、农作体验、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与培训”功能于一体休闲观光农业园。立足新型经营实施主体现有农业基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生态农业旅游功能,积极开展农业节水、化肥减量施用、绿色控害、清洁地膜推广和休闲功能拓展“五个示范”,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据市生态农业科科长亓翠玲介绍,“2016年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落户园区以来,生态循环农业设施、节水农业设施、化肥减量与绿色控害设施以及可降解地膜推广进一步提升完善,经营管理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高,服务功能完善,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园区生产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观光、采摘和休闲旅游功能进一步得到拓展。
模式二 利和庄园
休闲采摘加观光旅游催生新业态
集绿色蔬菜种植、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发展势头正劲
如果说富甲庄园是充分发挥当地山水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新典范,那么利和庄园就是紧紧立足地理位置优势,建设美丽生态田园走高端农业路子,实现全覆盖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的模板。“利和生态农业观光项目是一个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绿色蔬菜种植、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一期项目建设316亩。”利和庄园园主狄春利说。
据了解,利和庄园种植黄瓜、辣椒等20余种蔬菜和樱桃等10多种水果,现有9种蔬菜和2种水果(草莓、樱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坚持“绿色、健康”理念,把优良品质元素融入其中,建设开心农场、农家乐、儿童乐园、花海等休闲游乐设施,整体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和配套完善,为周边市民打造了田园观光、绿色果蔬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洁净,安全无污染,以科学的耕作制度、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养地用地相结合方式,保障庄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绿色安全蔬菜水果,并配套游乐设施、休闲生态餐厅等,让我们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庄园的魅力。”来自淄博的游客王女士说。
正如亓翠玲所说,富甲庄园和利和庄园仅仅是近几年莱芜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典型模板,在农业部门的科学引领下,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茶业口镇樱桃节、冠世桃花源桃花节为代表的赏花节庆型,以嬴泰田园、明利蔬菜、蓝宝石蓝莓、润百禾基地、崔梁坡生态园等为代表的观光采摘型,以城岭、黄梁坡开心农场、利和庄园自留地为代表的农耕体验型,以雪野农博园、富甲庄园、香山田园、五福茶业、盈和生态园等为代表的田园娱乐综合型,以万邦食品、龙山食品、山歌食品等为代表的特色休闲食品开发型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7家,年营业收入近2.4亿元。
“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围绕‘特色、绿色、彩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拉长拓宽产业链条,以休闲、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为重点,依托农业标准化基地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园区创建,集中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协作发展和转型升级,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莱芜样本。”市农业局局长谢天目说。
●延伸阅读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7家,年营业额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经营主体有9家,休闲农业从业人数3480人,带动周边农户近6000户,年接待游客达到37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近2.4亿元。先后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处,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2处,全国星级示范企业(园区)4家,创建全国美丽乡村1个。
新闻推荐
推进***,核心在增强“造血”功能。钢城区扶贫办立足区情实际,打造“党支部+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自我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党员来铺路脱贫路更宽□本报记者张茜...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