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鹿振林
3年时间,城发集团的资产规模从5000万元发展到100多亿元,纳税超过1亿元。城发的跨越发展中,又处处能看到全体城发人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
城发,寓意着城市发展,百业俱兴。
2014年7月,受命于市委、市政府,陈诚带着耿海涛、吴帅、李逢波、温静、韩国栋等人离开机关事业单位,创立莱芜城市发展集团。集团的全部“家当”,就是市财政注资的5000万元。
城发集团这三年,肩负着担当,实现了跨越。
一路发展,一路建设,一路高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3年里,城发集团紧紧围绕中心、凝心聚力、奋力攻坚,从5000万元起家,迅速发展成为资产总额超过100多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纳税已超过1亿元。
莱芜城发集团成立三年,董事长陈诚总结说:“城发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勇挑棚户区改造重任,城发集团攻坚克难,一鸣惊人
一提起“棚户区”,人们脑中就会联想起“破败”、“脏乱”等词。
原华冠总厂宿舍区位于文化路南端,占地60多亩,有近800户下岗职工在此居住,是莱芜市条件最差的棚户区之一。
棚户区改造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在政府一方,莱芜市财力不强,不可能采取财政兜底的方式建设;在市场一方,因为项目建成后主要用来还房,开发商无利可图,望而却步;在人民群众一方,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烈希望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多方诉求,甚至上访。
最后,棚改这个重担,落到了刚成立不久的城发集团身上。
任务艰巨,在董事长陈诚看来,这个棚改任务是一块试金石,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担当。
莱芜城发集团积极行动并研究确定了棚改思路和政策,从2014年8月5日到9月5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拆迁工作,10月份开始基坑开挖工程,从基础建设以来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建设,被百姓们称之为“三快”工程。
如今,投资5亿元的民生工程已成为亮点工程。棚改区居民看到新住宅楼拔地而起,喜上眉梢。侯延春在华冠棚户区住了40多年,以前住在70平方米的破烂房子里,夏天潮热冬不遮暖。如今,他激动地说:“我们几乎不花钱就住上新房子,还是简装修的,感谢政府,感谢城发!”
勇当改革发展先锋,勇挑社会责任重担。
三年时间里,城发集团攻坚克难,点石成金,业绩不胜枚举——
投资1.5亿元完成雪野到莱城输水工程;
投资1亿元,收购并成功运营城发家居生活广场商场;
投资3亿元,用11个月完成了市委新党校建设工程;
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胜利公园建设工程;
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莱芜电厂中水供水工程;
投资50多亿元,城发广场、和园、凤凰城、杨柳岸、济南高新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扎实推进。
……(下转4版)
新闻推荐
□莱城区花园学校冯刚无数次徜徉梦境里,夜寐中,我渴望能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小一点,哪怕简陋一些,但它一定是温馨的,家人安稳和睦地囿于一室,让心里永驻欢乐与饮啄的牵挂。每次梦醒时分,枕畔遗落...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