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公交车上,您 让座了吗?

来源:莱芜日报 2017-07-22 04:3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艳芳

核心阅读:公交车上若是人满为患,突然上来几位老年人,你是“目不斜视”,还是立即起身让座呢?原本在公交车上让个座,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却屡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在不少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让座的人会被点赞,不让座的人会被吐糟。那么,在莱芜的公交车上,让座情况咋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连日来,记者分别选取不同时段乘坐了市内多辆公交车,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目击

不少乘客主动让座让座率近7成

7月7日7点50分左右,记者在鹏泉东大街凤城名邸小区站点乘坐上了20路公交车,由于正值上班高峰,车上人挤人。“小心点,到这边来坐吧。”看到记者是位孕妇,一位热心的大姐立马把座位让了出来。“谢谢您啊。”在这位大姐的帮助下,记者穿过拥挤的人群坐上了座位。公交车继续行驶,在邮电宿舍站点,随着清脆的“老年卡”提示音,几位满头白发的老年上了车。虽然车厢内很拥挤,但记者还是听到“大爷,您到这边来坐吧”。在车厢的后排,一位小伙子迅速起身,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老人微笑着表示感谢,然后坐下了。但是在这一幕幕主动让座的温馨场景下,记者也看到与之相反的一面。当20路公交车行驶到劳服大厦附近时,车上的乘客明显少了,此时,记者看到仍然有三四位老年人在车厢里站着。而在不远处的座位上,几位年轻人仍然淡定地坐着,并没有起身让座。这几位老年人一直站到马庄菜市场站点,就下车了。随后,记者委婉地采访了其中一位小伙子,他坦言,自己7点多出门,得坐40多分钟的公交车才到厂子里。以前,也经常给老年人让座,车上人又多,自己站一路到单位后,腿都麻了,感觉非常累,所以,有时候也不想让座了。

7月8日上午,记者又从市政府站点乘坐了7路公交车,由于是周末,车上的乘客比较多。记者看到,前排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满了老年人和几位抱孩子的妇女。在记者身后的一位老大娘,上车后,车厢中间一位戴眼镜的学生就迅速起身把座位让了出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素质高了,俺经常坐车,给俺让座的人可真不少呢。”这位大娘感慨。

随后,记者又乘坐101路、K16路公交车,通过实地乘车发现,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等乘客,主动让座人的不少,但也有不让座的,总体来看,莱芜公交车上文明风气不错,让座率近7成。

街头采访

让座与不让座 各有各的看法

为进一步了解市民乘坐公交车让座的情况,记者乘车体验结束后,又随机采访了不少市民。在长途汽车站附近,记者遇到了在莱芜打工的青岛人李国民。他告诉记者,自己经常辗转在一些城市打工,今年初又跟着施工队到了莱芜,平时也经常乘坐公交,感觉莱芜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乘客占了一半多,文明风气比一些大城市还好呢。“很多大城市都做不到这样,莱芜挺不错的。”这是他的评价。

而一直在外地读大学的孙亮说,这几年,感觉莱芜的文明风气越来越好,一上公交车就感觉变化很大。“以前,很多老年人上车后,都得需要司机提醒让座,现在不少人都抢着让座呢。”孙亮表示在这种文明风尚的熏陶下,自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在任何城市,不管车上别人怎么样,只要看到有老人上车,我都会主动让座。”“本来给老年人让座是应该的,但是老年卡免费后,每天的上下班高峰,一些老年人老是跟着凑热闹,还经常在车上占座、抢座,我们上一天班也挺累的,所以就不愿意让座。”采访中,一位经常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小伙子对记者说,有一次,自己给一位老年人让了座,好不容易等到有人下车他可以坐一会儿了,还没等自己坐下,身后的老年人就迅速把包放上,给前面的老伴儿占下了。而这样的事情,他也不止遇到过一次,非常心寒,从那以后就很少再主动让座了。

而在市民陈子华看来,很多拿老年卡的乘客,看上去都非常年轻力壮,除了那些年龄确实很大,出行不方便的老年人以及孕妇、抱小孩的乘客,大家可以选择性地让座,并不一定听到“老年卡”就得让座。“毕竟我们也是刷卡交钱乘车的,让座并不是每个人的义务啊。”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老年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自从老年人免费乘车后,公交车上老年乘客得占了一多半,年轻人基本上都捞不着坐着,有时候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65岁的张春发大爷说,现在年轻人的素质都提高了,很多时候没等走到跟前,就有人给让座。不少老年人表示,也要多体谅年轻人,应尽量避免上下班高峰期出行,因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都挺大,忙碌了一天,也很想休息一会。

公交让座引发的思考

□刘艳芳

公交车上“让不让座”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因“让不让座”问题被报道的新闻也已经让人司空见惯。那么,当在公交车上遇到让座问题时,到底让还是不让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人观点各异,也各有各的道理。的确,“让不让座”最终只能依个人意志,法律无明文规定,顶多受道德约束。

针对“让不让座”的问题,《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中曾这样写道,“该不该让座”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得区别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此观点,记者很赞同。毕竟,生活是个万花筒,如果把“让座”放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考量,有时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不加以“辨析”,也会有“误伤”。比如,在电影《搜索》中,女主角叶蓝秋因为被查出癌症,心情坏到了极点,拒绝在公交车上给老大爷让座。这一事件被媒体片面报道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愤慨,但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她没让座背后的原因。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有很多:上班族忙了一天,实在太累了;学生们背着沉重的书包,也并不轻松……如果大家都能去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就能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呢?

众所周知,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从这个窗口就能看到一个城市的文明,而相互礼让更是一种对文明的践行。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乘客让座,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善良之举动,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德。按理说,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是“乐于助人”的正能量,而不是因为“让不让座”而争议得脸红脖子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记者认为,让座者与被让座者彼此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平常心看待让座问题,尊重对方让与不让的权利选择,多理解和包容。如果真需要对方让座,应该好好沟通交流,而不是对方稍有迟缓就怒火胸中烧,甚至大打出手,更不能搞“道德绑架”。毕竟,让座是一种美德,不是义务;不让座是一种个人权利,也在情理之中。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大爷,您慢点,请到这边来坐吧。”每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这样暖心的话语,记者的心头也会涌起阵阵暖流。和谐的公共环境,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努力营造;平和心态的涵养,少不了每一次交往时的友善汇聚。有了沟通,彼此尊重,让座与否,还会这般纠结吗?让座,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一件充满温情的小事。或许,不经意间的一个让座行为,就能为城市文明添彩。

公交司机

文明风尚渐形成 更多理解与包容

“现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主动让座的人确实多了,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我们司机提醒。”对此,公交司机樊立平有很深的感触。在他看来,年轻人能主动起身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一种美德和善举。“虽然车内广播有让座提示语,可是基本上不等播报,年轻人就已经起身让座了,有时候车上人多,有些乘客可能低头玩手机或听歌,不会注意到老年人,这时只要提醒一下,他们就会主动让座,有时老年人走过去了,乘客还会追过去,把老年人搀扶过来呢。”“平时也遇见过个别不让座的,但是大环境还是挺好的,在我的车上,很多时候老年人也会主动给年轻人让座呢。”20路公交车司机王庆伟告诉记者,20路公交车经过老年大学,车上的老年乘客占了一大半,很多时候,上来个抱小孩的妇女,这些老年人都会主动给她们让座呢。前段时间,由于天气炎热,车上人又多,一位年轻的女孩中暑后,一屁股坐在了过道里,周围的老年人纷纷起身给她让座,有的还热心地递上了矿泉水。后来,这位女士休息了一会儿,喝了点水才缓过来,大家伙才放下了心。

但记者采访长运公交的一位司机时,他却表示,由于长运公交路途比较远,车上让座的乘客就没有市里公交车上这么多。“让了座以后,他们就得在车上站四五十分钟呢,也挺累的。”在他看来,让座这个事情也不能强求,大家还得相互理解和包容。他告诉记者,自己天天往乡镇上跑,也目睹了一些年轻人与老年人在车厢里的不和谐行为,对此也不能妄下结论,还是得多方面看问题,相互体谅,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

7月11日,在21路公交车上,13岁的姚佳豪主动为70多岁的老人让座,令现场乘客称赞。(记者 张铭 摄)

★网友七嘴八舌话“让座”

网友“玉树临风”:虽然我不经常坐公交,但如果坐公交遇到老年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让座。因为我的父母也是老年人,老爸老妈经常说他们外出坐公交,很多年轻人都会主动给让座。所以,我感谢那些给我父母让座的人,而我也一定会给有需求的群体让座,这也算是正能量的传递吧。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

网友“春天的故事”:从莱芜的公交车上看,我觉得相比之下,文明、礼让的故事更多,我们应该多看到那些正能量,少去关注那些不文明负面新闻,毕竟还是好人占了大多数。尊重和理解是相对的,我觉得“尊老爱幼”后面还应该加一句“互敬才能互爱”。

网友“米奇妙妙”:俺上班一天来来回回得坐四趟公交,加起来得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基本上每次都把座位让给老年人了,自己很少能有座位。有时候想想,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累死累活地上一天班,下班了也不能坐下休息一会儿。但是,每次看到自己坐着,那些老人站着就于心不忍,还是把座位给让出来了。

新闻推荐

百姓宣讲学楷模,党员宣誓做先锋 江苏路街道开展学楷模、学知识、做先锋庆七一系列主题活动

江苏路街道百姓宣讲比赛参赛节目《党的光辉照万代》。大学路社区第六片区党支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齐东路社区党员“两学一做”知识竞赛。伏龙路社区党员自发清理宣传栏。青大附院党员志愿者进社...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什么是“三伏”?2017-07-14 19:48
评论:(公交车上,您 让座了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