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莉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报告将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给从事基层工作的环卫工人带来了极大鼓舞和信心。
每天,天刚蒙蒙亮,身穿橙色工装的环卫工人已经在马路上开始忙碌了。那一身橙色的衣服在清晨微弱的光线里,成为城市街头一抹耀眼的“太阳色”。正是由于他们辛苦的工作,才有我们城市的整洁美丽。
陶汝方
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11月18日清晨6点,室外寒气袭人,空荡荡的马路上偶尔有几辆车经过,很多人还沉浸在温暖的梦乡中。此时此刻,在高新区老年大学附近的马路上,身穿橙红色环卫服的陶汝方已经忙碌起来。62岁的陶汝方是莱芜利民保洁公司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从事道路清扫工作3年多以来,无论严寒酷暑,陶汝方几乎每天都在他所负责的老年大学到东侧十字路口路段进行道路清扫的保洁工作。“把道路清扫干净,捡拾绿化带里的垃圾,把路边的垃圾箱清理干净后再擦拭一遍,这就是我每天的工作。”62岁的陶汝方告诉记者,现在城市越来越干净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越来越高了。“扫马路外人看起来简单,其实真正做起来不容易,手套和鞋子被磨坏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这个季节,风一吹,路边的树就落下很多叶子,你刚清扫干净路边,来一阵风,又是满地落叶。”陶汝方一边清扫着卫生,一边告诉记者。
早上8点,天已大亮,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陶汝方放下手中的扫帚,看着清扫干净的马路,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坐在路边稍事休息喝点热水。陶汝方告诉记者,十九大开幕当天,保洁公司组织环卫工人进行了集中观看,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更要认清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城市的美好环境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亓爱香
市民越来越理解和尊重我们
46岁的亓爱香是一名有着10年环卫工作经验的“老环卫工”,从36岁进入环卫工人这行,10年来亓爱香每天都在重复做着道路清扫、捡拾垃圾、擦拭垃圾箱的工作,10年来,亓爱香最大的感触是:咱们的道路越来越宽敞干净了,市民素质也越来越高了,“特别是莱芜市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市民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认可了,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很多市民从我们身边路过时都会道一声辛苦了,我们再冷再累也觉得心里暖暖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以高新区环卫工作为例,莱芜利民保洁公司承担着96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任务以及高新区100多个单位、企业垃圾的清运工作,日处理垃圾45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高新区500余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不分节假日,为提高高新区环境卫生质量,彻底根治城区的垃圾死角和主街道的脏、乱、差现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为保持城市美丽,莱芜利民保洁公司将建立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善环境卫生面貌;配套完善环卫设施,配备足够的垃圾箱,找好污水排放点,让垃圾车做到定点排污;在精细化管理水平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提升环卫工作水平。“小康也好,现代化也好,环境卫生都是基础。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寒冬的晨光下,亓爱香表达着他们用行动美化环境的坚定信念。“听完十九大报告,我们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作为一名普通环卫工更应该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让市民出门就能看到干净的街道。”亓爱香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莱芜市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生态莱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上左图:陶汝方在负责路段进行清扫工作上右图:亓爱香在清扫道路 □记者 孙莉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群通讯员栾庆峰)11月17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进校园暨莱芜“蓓蕾艺术工作站”“暖阳春苗文化志愿者服务站”授牌仪式在莲河学校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省级示范点的建设,迅速在莱...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