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芳
不久前,记者又一次来到王涛的体育用品店采访。两年多时间里,已届不惑之年的王涛投身创业大潮,从一名挖掘机司机成功转型为“互联网+”产业的一员———
如今,“00后”创业,你会惊叹;“90后”创业,你会点赞;但40多岁了,还要从零开始去创业,你还会认同吗?对这一问题,大多数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然而,44岁的王涛却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就要敢于顺应潮流,改变固有思维。毕竟,人生的精彩在于不断突破自己。
1月28日,记者走进王涛的体育用品店时,恰好遇见几位球友正在选购球拍,他正忙碌地给顾客介绍产品。眼前这位高大的汉子,双鬓也有了不少白发,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依然能感受到像年轻人一样的冲劲和活力。两年多的时间,他已经从挖掘机司机成功转型为“互联网+”产业的一员,并将这家线下的实体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创业之前,王涛一直开挖掘机干工程。一干就是十几年,由于年复一年的高强度的劳动,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有时候病情发作起来,连活都干不成。2013年底,由于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王涛放弃了这份工作,开始在家调养。那半年多,身体逐渐恢复的王涛,经常去公园溜达,并开始喜欢上了打乒乓球,还结识了很多球友。通过交流,王涛接触了一些关于体育器材方面的知识。后来,他自己也经常上网钻研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涛从网上看到一家体育用品店正在招募线下的实体合作店,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当时,创业的想法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创业的脚步。2015年底,王涛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经过一个月考察和培训后,他回到莱芜。拿出了自己这些年全部的积蓄,还和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凑了20多万元。拿着这些钱,王涛租赁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店面,并马不停蹄地开始装修、进货、铺货。不久后,店面开张了。
作为一家集体验、提货、售后于一体的体验服务店,经营的品种包括了网上所有的3400多种产品,而且与官网的价格一致。在王涛看来这是他与其他传统电商线下店相比的最大优势。为了能在莱芜打响品牌,王涛每天都到公园打乒乓球,这两年前前后后结识了300多名球友。随着相互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加深,王涛和他们都成了朋友。而且,王涛每年都以品牌店的名义组织多场乒乓球比赛,并为球友们赞助一些奖品。就这样,球友们一传十,十传百,王涛的店知名度越来越高。随后,王涛紧跟发展的潮流,专门创建了微信群、QQ群,不定期在群里搞促销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客户粘度。
这两年,让王涛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店面经营得不错,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扩大经营规模的信心。新的一年,王涛也有新的规划,要进一步拓展货品种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图为王涛正在向顾客介绍产品。(记者 刘艳芳 摄)
新闻推荐
□记者于向阳通讯员亓莹莹张群报道本报莱芜讯1月24日,莱芜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山东省青年创业示范平台观摩交流活动中,被命名表彰为莱芜市第一家省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