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磊
眼下,不少农村都在努力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对于雪野镇王老村的村民张为忠来说,更能体会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这些都是咱自家的东西,鸡是自己养的,菜是自己种的,还有这个板栗,都是咱自己家的,你们走的时候,多给你们带着点回去。”2月19日,大年初四,张为忠一边忙着招呼着两个在外地工作过年回家的孩子,一边跟他们讲着村里发生的新鲜事。“你们不知道,咱们村现在可有名了,咱们村里举办过大型的徒步比赛,还举办过最香、最有情调的‘村宴\’,600多名村民欢聚一堂。”张为忠说道。
在王老村,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直抵村口,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别墅看上去干净整洁,休闲广场、路灯、垃圾箱、医务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跟城里的小区没什么两样。
张为忠搬进新居已经有几个年头了,虽然说不上华丽,但统一色调小别墅、小院子也别有一番风味,空间也十分宽敞。“新农村这样建设真不错,村民不但不用搬迁,而且还能住上新房,拥有新的生活环境。”
张为忠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年纪的人,乡土情结重,要搬迁到其他地方去,还真舍不得。王老村新农村建设,没有让村民集体搬迁,而是采取老村改造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含义。
张为忠家旁边就是文化活动广场。张为忠说这个广场可以说是全村最有人气的地方,平时村民有事没事都喜欢来广场溜达,锻炼身体,傍晚时候也会有人自发组成舞蹈队,在广场上跳广场舞,十分热闹。
“俺们村可是块宝地,生活在这里感觉比城里还要舒服,现在给个‘金疙瘩\’都不换。”张为忠乐呵呵地说。
张为忠是王老村最早开始包山的村民。承包的第一个5年里,面对成片的荒山,他和妻子每日起早贪黑开垦荒地,首次种植的就是板栗,在包山的这几十年中,张为忠不停地学习,有空就研究嫁接修剪等技术,这让他很快就成了村里的种植技术能手。村里的几户人家看到板栗值钱,也跟随张为忠搞起了种植业。几年前,村里成立了林业合作社,张为忠就免费当起了“技术专家”,果树需要上什么肥,打什么药,村民总要请他说一说。
如今的王老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也提出了明确的路径——— 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在这之前,王老村就先行一步,自莱芜市被列为全省首个全域旅游发展试点市以来,雪野旅游区雪野镇王老村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景观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雪野镇王老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到王老村品农家美食,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针对这一情况,王老村着重在提升旅游品质、开拓旅游项目上下功夫,与雪野度假中心联合,开展精品民宿提升改造行动,先后对58户农家乐进行改造提升。“发展生态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建设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要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王老村村主任张建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时伟)“过年好啊,俺们又来献血啦!”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七)早上8点半,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问候寒暄时,一年一度的市直卫生系统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献血活动又开始了,而这项活动已经步入第20个年...
莱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