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菲菲
惊蛰
由来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民间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华山民俗馆馆长毕玉华介绍,在古代,惊蛰这天要举行典礼祭祀雷公,因为雷公是天界专门担任打雷的仙人。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春天里,庄稼生长需要更多的水分,但春天降雨很少,易呈现旱情,因此人们借惊蛰之日祭祀雷公,以求雨水充分。
惊蛰,“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作出蛰。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植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惊蛰
农事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和庄镇荣科村的李兰英善种庄稼,她告诉记者,惊蛰时节,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还是冻融交替,所以得及时耙地,减少水分蒸发。“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劳动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惊蛰
养生
柔肝息风 养阴补肾
对于惊蛰时节的养生,记者采访了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吕贵东。吕大夫表示,惊蛰时节,阳气回升,万象更新。《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春风送暖,乍暖还寒,疫戾之气增多。
在五脏中,肝脏与春季相应,性喜疏泄条达。古时有百草回芽,百病发作之说,如精神病人容易犯“桃花痴”,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体内阳气回升,驱邪外出,引动宿疾而发病,二是春季易感外邪,引动宿疾,因此在惊蛰时节的调理上,应以调肝为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春捂。惊蛰时节,温差较大,病毒、细菌易繁殖,此时一定要注意“春捂”,除了适时添减衣物外,要少去人口密集区,外出要勤戴口罩,预防外邪侵袭。《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柔肝息风。吕大夫建议高血压、脑血管病人要起居有时,饮食清淡,禁烟少酒。“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阳气调达,而免于风症,保健类的食材可以用全蝎、蝉、芹菜、荠菜等等。”吕大夫说。
养阴补肾。肝脏、肾脏病、糖尿病等病人在春季容易肾阴不足,因此要注重养护阴液。肝脏病人可食用甲鱼,肾脏病人可食用鲫鱼,糖尿病病人可食用适量山药,以养阴补肾,预防病情发展。
惊蛰
趣事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与
商机
民俗经济不可小觑
过了惊蛰,很快就是农历的“二月二”,在我国传统中称为“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这一天流传着理发的习俗,人们相信“剃龙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都想图个好兆头。
市民亓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二月二”已经被商家延伸出更多商机,比如孩子剪下来的头发做成毛笔等。“这种传统节日的民俗经济被开发可以说是多赢,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引导,例如在节日里组织一些民俗文化活动,提高老百姓的参与度,商家还应多做一些功课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惊蛰
天气
3月上旬预计降水较常年偏多
记者从市气象台发布的农业气象服务旬报获悉,预计3月上旬莱芜市降水量5~15mm,较常年偏多;上旬平均气温6℃左右,较常年偏高。上旬最高气温19℃ 左右,出现在 3日;上旬最低气温-2℃左右,出现在7日。4日的降雨对小麦、大蒜的返青期生长较为有利,各地可根据田间苗情状况,追施返青肥。
农事建议:冬季莱芜市降水偏少,弱苗和脱肥的麦田可以结合4日的降水追施返青肥,雨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增温;冬前分蘖少、个体弱、群体不足的晚茬麦田,要加强返青期管理,促麦苗早发、快长,促弱转壮,促蘖增穗;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大棚蔬菜的防寒、防冻及病虫害防治。
新闻推荐
目前,莱芜市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去年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等单位:救治猛禽等鸟类92只
晨刊讯(记者王军通讯员亓军忠)2018年3月3日是第五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3月3日上午,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与莱城区、钢城区林业局在市政府广...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