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田园里唱起“经济大戏”

来源:莱芜日报 2018-11-14 01: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飞

“让土地充满诗意,让农业成为休闲”。在大下河村委大院里,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两行醒目的大字。村党支部书记赵茂忠告诉记者,这正是大下河村今后想要打造的农村面貌———

11月5日,在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大下河村塑编厂内,几位中老年人坐在车间内熟练地编制藤椅。“这是今天编的第三把了,这个活轻快,加上家里那点地,1年能收入1万多元。”说着,村民倪秀兰把之前完成的两把藤椅拿来给记者展示。倪秀兰的家庭因残致贫,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跟她一样,村里有15名贫困户都在塑编厂打工。

大下河村位于莱芜市西北35公里处,属丘陵山区,共有309户,910口人,2000亩耕地。据这里的老人说,过去曾经“三年两灾”,是市级重点贫困村。后来,大下河村“两委”以“宽肩膀”“硬肩膀”的担当精神,扛起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重担。开发土地、修路架桥、完善基础设施……慢慢地,大下河村从之前一穷二白变成了梯田沃野、绿色竞秀的美丽乡村。

2015年,为了走上企业兴村、项目富民的发展道路,“让土地充满活力,让山岭成为车间”成为大下河村的发展目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下河村先后引进了广州温氏集团莱芜祥泽畜牧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高科技生猪繁育基地,可安置劳动力150人;济南成大瓜果梨枣有限公司、湖南花王有限公司、山东普兴果木子设施农业等养殖、种植项目也相继落户大下河村,并且已初具规模。

村民吴多斌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的他除了务农,还带领村里其他村民承揽绿化苗木工程,同时建设了恒温冷库储存批发蔬菜,年收入达5到7万元。近年来,大下河村成立了人才劳务专业合作社,同盛肉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市供销社联手成立了莱芜市莱城区大森林苗木种植专业合作联社。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合作社的成立,为大下河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人才劳务输出成为了大下河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家禽养殖……越来越多的大下河村民通过技术输出实现了致富。去年,实现全村人均收入23000元,集体收入37万元,把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建成了“双强双富村”。

考虑到部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大下河村积极引导组织他们发展简单易行的“庭院经济”,立足“方寸”庭院,唱起了“经济大戏”。发展起了黑木耳养殖大棚16个,收入1000多元;艺术葫芦种植多家,仅此一项户均收入800多元。带领村民利用村空闲学校作厂房,新建塑编厂一个,搞来料加工,个人不投资无风险,定向安排贫困户15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

在大下河村,曾经以土地为唯一经济来源的村民们在各行各业里找到了新出路,种地反倒成了休闲。

新闻推荐

莱芜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到重点单位进行安全检查

本报讯(记者张群通讯员曹建强)11月7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到市燃气热力公司等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与各单位保卫部门...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田园里唱起“经济大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