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两本“光荣证”见证小康路 皋兰农民转变婚育观 念好“致富经”

来源:兰州日报 2010-05-20 05:59   https://www.yybnet.net/

走进皋兰县水阜乡砂岗村三社马万众家的客厅,最抢眼的就是写字台玻璃板下摆放的两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如今,这两本“光荣证”已成为老马一家两代少生快富、过上幸福日子的最好见证。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马万众,村里人都喜欢称呼他老马。儿时的老马一家有姐弟5个。谈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缺吃少穿的年月,老马回忆说,当时姐弟们挤着父辈们留下的4间“土搁梁”房子,这一挤就是整整36年。由于人口多且姐弟们尚小,每年年底从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和钱物都非常少,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老马从孩提时代就品尝到了“添人添口,多子不一定多福”的苦楚与辛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春,老马与邻村的牛苹兰喜结良缘。翌年,他们有了儿子。当时正赶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村里头脑还算精明的老马,靠村里扶持计生户的2000元贷款资金,很快买了一台小手扶拖拉机开始跑运输,挣钱贴补家人生活。

一家人生计慢慢有了好转后,老马脑海里“只生一个好”、“少生快富”的念头越发坚定。当时正值国家积极倡导育龄夫妇“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的新理念,而老马当初遇到的最大阻力是来自妻子牛苹兰观念上的分歧。每每遇到妻子念叨“孩子多了有个帮手”时,老马总是耐心开导:“现在政策这么好,为何不趁家庭儿女拖累少来发家致富呢?”最后,见老马整天将精力投入到生产上,妻子脑海中“再生一个”的想法慢慢淡化了。

就这样,孩子五岁那年,妻子牛苹兰在老马的陪伴下,顶着好多人的风凉话和不理解,径直去乡卫生院做了节育手术。那年月,老马夫妇俩身上真是有一种超人的勇气与胆识。为此,乡政府还隆重为老马家颁发了辖区第一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老马家也是方圆十里八村首个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的计生户。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老马凭借乡政府扶持考取的汽车驾驶证,走南闯北跑运输,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妻子牛苹兰在自家责任田栽种“兰州高原夏菜”,一年下来收入不低。老马家于三年前新盖了“瓷砖贴面”的 “三合院”,室内装饰时尚潮流,家电设施一应俱全,早早过上了城市人家的幸福日子。如今,一家人个个用上了手机,每天生产生活其乐融融,颇让街坊邻居们羡慕。

再说老马的独生子马世龙,高中毕业后凭在兰州跑运输见多识广,于去年在城关区办起了一家生产建材的小型企业。小伙子的精明能干很快使城里一名叫李莎的姑娘看中了他。小两口结婚有了第一胎,孩子三个月他们就向乡村申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很快去兰州一家计生服务站做了避孕节育手术。

孩子少了,负担轻了。“我来给你算几笔账。”老马扳着指头向记者算起了他家一年的收入账。第一笔来源,自个现在在村里干水管员,一年下来有5000元的稳定工资;第二笔,家里栽种的4亩高原夏菜,一个夏茬收入不下8000元;第三笔,儿子、儿媳们在兰州经营小企业,年终至少能落个七万八万的。这样,全家5口人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远远超过了新农村规定的小康人家标准。有了这样的好年景,怎不让我老马打心眼里拥护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好政策呢……

就在记者采访快要结束时,老马的儿子、儿媳们一家开着新购买的私家小轿车“猎豹”停在了屋外。老马说,每逢周末,儿子、儿媳总是回乡看望老两口。老伴农忙季节下地务田,农闲进城带带孙子。孩子们还谋划着在兰州买了房子后,接老两口进城安享晚年哩。

两本“光荣证”,便是老马一家父子两代过上幸福美满日子最好的诠释。

新闻推荐

兰州市防汛工作会议召开 科学周密部署今年防汛抗灾工作

【本报讯】 6月12日上午,兰州市防汛工作会议在市政府一楼会议大厅召开,会议总结去年兰州市防汛抗旱工作的经验,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抢险工作。...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两本“光荣证”见证小康路 皋兰农民转变婚育观 念好“致富经”)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