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国学馆里,可以感悟到国学精粹济世育人的真谛,领略到传世经典书画美文名篇的别样风范,还将在今后聆听国学大师深入浅出的谆谆教诲,也可以随意而至在浓郁的国学氛围中品味香茗、享受生活。7月13日,记者走进了这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文化胜景,在揭开兰州国学馆的神秘面纱同时感受到,4年的心血的打造出了诸多的文化亮点,绝对有着让你不得不看的理由。
亮点一:
步入兰州国学馆,国学大师饶宗颐为兰州国学馆题写的馆名悬挂于戟门前,进入戟门后的国学馆院落,国学雕像人物及文化碑石便会映入眼帘,成为院内一道独特而的风景。据了解,兰州国学馆院内矗立着国学代表人物雕像40余尊,眼望去涵盖了先秦诸子及后世在哲学、医学、农学、文学、书画及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学人物,尤其是除了记述了其人物生平、成就意外,还通过石刻技艺再现了人物衣着、五官、神态,特别突出人物的年代和性格特征,端详过后绝对令人对历代国学代表人物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戟门前还竖立了两块高约5米的文化碑自然石,上刻国学文化精髓名言,彰显出了国学文化的厚重崇高。
亮点二:
精雕碑墙汇聚国学经典名篇
院内的《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碑墙,是根据兰州市书法家书丹镌刻而成,整体风格厚重、大气、古朴、率真、自然天成,稚美无华,是兰州地区最大的人工碑墙。此外,还有内容包括《大学》、《中庸》、《孟子》、《孝经》、《诗经》等其他国学经典碑墙,或是全篇、或是选粹,均根据多位兰州地方著名书法家书丹镌刻而成。若徜徉其中,这些脍炙人口、济世育人的名篇名句看在眼中也回荡的心里,流传后世实乃功德无量。在东西厢房里,还可以看到四维八德为内容的经典碑墙,其内容选辑古代著名书法大家所书墨宝,集成而成。“四维”指“礼义廉耻”,“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孝悌”书写者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忠信”书写者为明朝“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礼义”书写者为明末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董其昌;“廉耻”书写者为唐初“楷书四大家”之首欧阳询。
亮点三:
书法美文为古建群“锦上添花”
记者看到,在国学馆古建筑群的每一面外墙上,都镌刻有经典书法与美文合璧的名篇,既为单独建筑各色古香的外观锦上添花,又相互之间以国学为魂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整体风格。其中,《兰亭序》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称其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唐代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被元代鲜于枢评为“天下第二行书”;《前后出师表》为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撰文,北宋抗金名将岳飞书丹;《岳阳楼记》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撰文,“宋四书家”之一的米芾书丹;《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撰写的骈文名篇,书丹者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散文名篇,书丹者为北宋大文豪、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苏东坡;《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书丹者为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
亮点四:
精美浮雕再现传世名画
游览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个别建筑的外墙十分独特,竟然与众不同的用浮雕的手法再现了历代绘画传世经典。其中,有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绘《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还有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作《八十七神仙卷》(局部),以及元代画坛宗师黄公望晚年杰作《富春山居图》(局部)。作品中宏伟壮丽的构图以及圆润劲健的线条被历代艺术家奉为圭臬,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传世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水平。此外,在戟门前的台阶廊壁上,还镶嵌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汉瓦当经典图案石雕,包括“四灵瓦当”(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文字图案“长乐未央”、“千秋万岁”,以及祥云图案寓意着盛世吉祥。
亮点五:
集中国建筑风格之大成
人们都知道,兰州国学馆是依托原皋兰县文庙而建,所以在建筑艺术方面完整的保留了“原汁原味”,集中国建筑特色之大成。其中,明伦堂、东西厢房、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全部为原明清时期古建筑,是兰州地区规模较大的清式古建筑群;棂星门、戟门、东西亭台等为仿清式建筑;棂星门为牌坊式建筑,大成殿为歇山顶建筑、尊经阁重檐式、明伦堂为悬山顶、东西厢房为硬山顶,东西礼乐亭为攒尖顶。亭台楼阁的间隙还遍布着20余种花草树木,春夏秋三季都会为游客献上盎然的绿意,漫步其中,优美恬淡的自然景色和厚重丰富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清雅宜人。
在兰州国学馆的亭台楼阁里,还专门选址设立了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国学大讲堂,集展览、演播、学术交流、观众接待为一体,待开门迎客后将不定期邀请省内外文化名人举办国学知识讲座,定会让观众在“赏”国学文化的同时还能亲眼目睹国学大师的风采。兰州国学馆还设置有高雅精巧的茶座供观众休闲、娱乐。半日亭台读经典,半日香茗观河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情系舟曲,大爱无限。8月11日一大早,退休多年的原皋兰县老干科科长魏列吉第一个来到县委大院向舟曲灾区捐款。当天,来自辖区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纷纷解囊...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