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提高村官素质,加强村级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所在,也是一道难题。皋兰县采取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村级班子分类施治,具体指导,着力念好“提、推、点、查、学、改、调、帮、扶”“九字经”。
“提、推、点”就是能力上“提”,利用党员“三会一课”、两委班子中心组学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学习、选送县委党校学习等方式,大力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着重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村干部的“双带”能力;影响上“推”,结合“七·一”表彰,对评选出的先进村党支部和优秀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学先进、当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思想上“点”,在先进村班子成员中广泛开展“双思”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要求班子成员戒骄戒躁,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高起点确定目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扛好先进大旗。“查、学、改”中即“查”找薄弱环节,利用在全县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的“五个一”系列活动、包村工作组驻村蹲点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帮助深入查找村班子运行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分析本村优势,找准工作突破的着力点全面提升村班子整体水平。“学”习先进经验,组织80余名中间村的村干部到上海、湖北、榆中、红古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改”进工作作风,对中间村班子加压,激励其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自觉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争先进,赶先进,争取尽早进入先进村行列。而“调、帮、扶”就是“调”强进班子,结合村级班子换届,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观念,真正让优秀的党员进班子、“挑大梁”,对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采取“下派挂”、“干部兼”等形式,从外部注入新鲜血液,选聘16名大学生村官并选派20名优秀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帮”穷抓引路,根据后进村的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现有优势和开发潜力,通过建立党员创业基金、小额信贷担保、扶贫项目攻坚等帮扶机制,切实将转变后进村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实效上;“扶”志换思想,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因村因人施教,着力培养村干部的奉献意识、创业精神和帮带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农村致富带富的主心骨、领路人。
新闻推荐
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有点“老”专家:应尽可能地让最广泛的居民参与进来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元素,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满足居民精神文明需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提升城市文明品位的作用。近年来,兰州市大部分社区都组...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