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黄河岸边古梨园

来源:兰州日报 2011-05-05 03:37   https://www.yybnet.net/

东流的黄河在这儿转了一个弯,向西一拐又折回来向北流去。民歌里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不知道这是第几道弯呢?这一弯,弯出了一片肥美的土地——什川(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盛产瓜果蔬菜,风光秀丽, 是“陇上小江南”,被誉为“兰州最美丽的乡村”。有资料显示,数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时蒙恬“西北斥匈奴”,曾辟为古战场;汉将霍去病“鏖战皋兰”,在此建筑长城峰燧;宋代时,这里建成城堡一座,官兵屯兵驻守,称什字川堡,后易名什川,沿用到了今天;明弘治八年重修城堡。

奔流的黄河造就了什川,什川孕育了一片古梨园,因了这古梨园,什川成了名闻天下的什川。什川梨树栽培时间可追溯到明代后期,至今有500多年,清《皋兰县志》将什川“梨苑花光”列为金城(兰州)十景之一。现在的什川被称为“中国第一古梨园”,面积有1.2万亩,园中的古梨树树龄大多超过300多年,百年以上的老梨树有几千棵呢。

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时,我第一次出行总会选择什川,去古梨园。几百岁的老梨树,开花是什么样子呢?阳光下,走进梨园,眼前一棵棵老梨树,身姿或直或曲或弯或绕,一棵树一种造型,树根粗壮的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在沧桑如枯朽老人脸色的枝干顶部却抽出的是新枝,一束束雪白的梨花旺盛地开放着。有几棵老梨树已老得根部朽空了,而上面的树冠花开得跟新树一样稠密。看见了这些老树,感觉它们不是树,是天地和时间造就的精灵,默默地开花、结果,在这块土地上活着,看斗转星移。有的老梨树挺立在农家的院中,一枝枝梨花掩映着院墙、屋檐。一棵老梨树被人家砌在墙中间,一半树身张开几只臂在院子里开着花,另一半树身伸着几只臂在院外的巷子里开着花。

第一次去梨园看到的一些情景还清晰地留在记忆中。在梨园深处的草地上,我看见了十几只羊。在有些炎热的阳光下,羊们挤在一起在一棵粗壮的老梨树下乘凉。六七个跟梨花一样白的小羊羔围挤一团,在树根下卧着,目光像出生几个月孩子似的。一只小羊羔卧着卧着,不安分起来,调皮孩子似的跳起来,满地蹦着,憨态可掬,老梨树像一个母亲似地被依靠着。

梨园的路边,一座农家乐的门口挂着“陶家园”的招牌,这里也有跟我一样的陶姓人家啊。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在门口招呼生意。我走了进去,陶家园年轻的女主人热情地招待了我,我吃了她亲手做的兰州臊子面和凉拌野菜——苦苦菜。喝茶的时候,我看见院子里的一棵梨树下,放着一扇看上去很古旧的木车轮,存放很长时间的样子,它特意被摆放在院子里,上面挂着写有“古代木车轮”字样的牌子。我问来添茶水的小伙,木轮是哪个年代的,他腼腆一笑,说是老人们留下来的,他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

梨园边有一个院子,从门口望进去红砖铺地,老式的木墙门面屋子,院子里搭着木架,一些藤蔓爬到屋檐上,一片片叶子绿绿的惹人的眼,从院门口到里面,一派洁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手提小水管喷洒院门口的干地。老梨树,木墙屋,绿叶的架,一派和谐。我问女人能让我拍几张照片吗?女人笑着相邀:行啊行啊,进去吧。女人告诉我,她家里正在“过事”。我看见靠南的树下摆着三张大桌,一群人坐着吃菜喝酒,从他们的笑声和脸上我看出来这家人过的是喜事,可能是嫁女儿。女人热情地请我吃点她们的酒菜,我笑着说不了。

赏古梨园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春天的季节,梨园的树下满是从城里去的游人。

黄河上有一座吊桥,桥这边叫泥湾,走过桥就是什川。桥的这头立着一个书刻着“中国农民第一桥”的碑石。据说以前的什川,瓜菜果品上市,一切交通运输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沿黄河摆渡,夏秋季节河水常常暴涨,危险异常。上世纪的1969年,什川南庄、长坡、上车三个村的农民自己筹集资金24万元,在甘肃省交通厅、兰州铁路局等20多个单位的支持下,自己动手建起了这座钢索吊桥。建桥工程于1969年11月13日开始,1971年5月20日竣工,桥长435米。这座桥结束了什川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水运的历史。1971年6月8日,《甘肃日报》进行报道;《人民中国》杂志用17种文字附照片向海外介绍;日本“共同社”发表题为《中国农民修大桥》的新闻专稿,称什川吊桥为“中国农民第一桥”。

现在的什川吊桥,桥的两头已被封闭,车辆不许运行,只有行人可以通行。一座新的钢筋水泥大桥在不远处的黄河水面上立着,接替了它的功能。吊桥像一个完成使命退了役的老人远远地静静地看着他的后代——新桥,车来车往。人走在吊桥上,桥面有些晃晃悠悠,驳斑的桥面有些坑洼不平,像一张老人的脸面一样皱纹纵横,显示着流失的岁月。

黄河孕育了古梨园,还孕育了古老的文化。什川里的农民爱唱“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是诞生于清代,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清雅高尚的文艺曲种,是我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这个春天梨花盛开的时候,我到古梨园,在一个农家乐梨园里,碰上了唱兰州鼓子的人们。它们在梨树下一个布置得简单雅致的小棚子里唱着,三弦伴着扬琴铮铮和鸣,浑厚的鼓子歌唱声在梨园里回荡着。周围的座椅上是鼓子的“好家”们。这一天,我遇上了近80岁的什川鼓子老艺人陶世发。老人老年中风治愈后留下了后遗症,再也不能弹三弦唱曲子了,蹒跚着双脚艰难地从家里来这儿听别人唱。老人告诉我,什川“兰州鼓子协会”现在有会员80多人,在春天的梨园里唱,冬天农闲无事时在屋里唱。还有两个年老的什川鼓子女艺人,其中一个唱了一段下来后说她的心有些跳,喝茶休息着。来梨园唱“兰州鼓子”的还有特意从兰州赶来的艺人。这天,我碰上了七里河区已经去世的“兰州鼓子”名艺人王雅禄的儿子,还有“兰州鼓子”三弦名家鼓维海的儿子。王雅禄的儿子对我说,天下“兰州鼓子”是一家,他们这样到处去唱是为了交流、提高自身和“兰州鼓子”水平。

“好家”们来的多,大家挨着唱,坐着喝茶听,一天一个人只能唱上一段。从城关区盐场堡来的一个80岁的戴眼镜的老人,人们叫他“徐老师”,唱了一段《草船借箭》。回城里的时候,我跟他坐在同一辆车上,从梨园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脸上充溢着一股满足、安乐的神情。

新闻推荐

残联艺术团为残疾学员演出

5月22日,为期8天的第八期全省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班正式在皋兰县开班。图为省残联艺术团的演员即兴为来自永登、榆中、皋兰等地的百名残疾学员现场表演节目。...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黄河岸边古梨园)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