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西固青石台有500多亩荒地,而如今,一位老人让这里变成了硕果累累的红枣示范园,这个人就是年逾7旬的任道义,因退休前任道义是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现在人们还习惯上称他为“任书记”。
仲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新城、东川两镇之南的青石台,只见防护林、经济林和行道树毗肩相连,翠绿一片,构织成一个新的林地生态环境。 “红枣大观园”处于青石台中部,站在高处的地埂上向下看,矮化过的枣树上果实累累,犹如撒在绿毯上的串串玛瑙,前来观光采摘的人们流连忘返。任道义老人一会儿给游人讲解,一会儿观察新品种的成熟表现,忙得不亦乐乎。
任道义告诉记者,青石台有3000多亩土地,分别由东川、新城两乡镇的马泉、新联、园艺、青石台4个村经营。由于土地距村庄较远、耕作粗放和水费较高等原因,作物产量低,成本高,土地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土地弃耕荒芜,生态环境恶化。2003年,结合退耕还林工程,西部枣研所所长任道义长期承包开发马泉村的500亩土地,建立全省首家红枣品种丰产示范园。
任道义先后到华北、中原、陕北老枣区和新疆枣区购买枣苗和接穗,引进70多个枣树品种。经过多年的培育,从中筛选出适生、早果、优质、丰产的园丰枣、骏枣、灰枣、金丝大枣等16个品种。这些适生良种就地育苗和嫁接,已批量推广到兰州、白银、平凉和河西地区,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在青石台,他把能栽植的地方都栽上了枣树,沿渠、路和围墙,栽植了以河北杨、香花槐和枣树为主的防护林网,一个规范的红枣品种丰产示范园初步建成。记者看到,观赏品种葫芦枣、磨盘枣、茶壶枣、胎里红、龙枣、黑珍珠等,千姿百态,讨人喜爱,使昔日荒凉的青石台绿了,美了,开始富了。
“这是‘七月鲜\’,挂红味最好,全红就柔了。”任道义挑摘了一个还未全红的大枣,用衣襟擦了擦塞到记者手里说。接着,任道义详细介绍了鲜食、制干、兼用、加工、药用和观赏的各类品种,如数家珍。
“红枣大观园”不仅使青石台及周边乡镇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而且成了该镇的特色产业。据东川镇镇长孙正军介绍,青石台“红枣大观园”辐射带动了皋兰县和白银区成千上万农民通过种枣致富的门路,为皋兰、白银旱砂地种枣建园提供批量的优质苗木和先进技术,栽植成活率在85%以上。种植面积已达7万多亩,年产枣果上百万斤,成了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富民生态产业,而任道义的足迹遍布全省的枣树适生区,经常深入到农村调查研究,编写种枣建园教材,驻村试点,培育典型,亲自给农民讲课,手把手地教农民栽植和管理枣树,农民亲切地称他为 “红枣老人”。
谈到枣园的发展前景时老任说,今后,西部枣研所立足技术优势和青石台没有开发利用的土地,与东川镇一道,共同建设辐射全省的优质红枣苗木繁育基地和红枣产业科研示范培训基地,打造反季节红枣栽培产业园,使青石台的红枣能够一年四季上市销售。
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枣业富民,是任道义有生之年的最大愿望,相信任道义和他的“枣林经济”在干旱区的发展路上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新闻推荐
现将拟提拔任职及平职转任重要岗位的王柠等7名同志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如发现有影响任职的问题,可通过电话、来信、面谈等形式反映,我们将认真进...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