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兰州毛纺业以设备精良产品优秀畅销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2-14 01:30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兰州毛纺业以设备精良,产品优秀,畅销海内外。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兰州为西北羊毛的集散地,为毛纺业提供了优质价廉的羊毛。此前,光绪时左宗棠在兰州创设中国第一家织呢局,此后,兰州毛纺业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原因。其实兰州的毛纺织业可以上溯到明代的兰州绒褐生产。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绒褐“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载:“羊绒褐以兰州姑姑绒为上,次曰褐尖。刘客生曰:‘兰州一师姑,积年为之,色白,可受红花百斤,多仿者。\’”

康熙时陈奕禧《皋兰载笔》及秦维岳【道光】《皋兰县续志》载:兰州城南上沟观音堂驻锡履行清洁的尼姑,兰州话称尼姑为“姑姑”。她们用山羊绒纺织而成的绒褐,称之为“姑姑绒”,简称“姑绒”,用以“易粟布借以生”。“姑姑”与藏语山羊的译音“孤古”、“羖卢”,读音相近,两者或许是巧合,或许还有什么渊源,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不管叫什么,兰绒就是类似当今“开司米”的高级羊绒纺织品。兰绒明代“兰州独盛”,风靡全国,“公卿贵人,每当寒月风严,闲居谈宴,簪裾相映,莫不以此雅俗相赏”。

明代,大内织染局上奏:“兰州绒褐,堪以御寒,请采买资料,用各色羊绒,织造綵龙袍、曳撒衣之类。”皇帝允其所请,乃差太监,开局西安,而羊绒必取之兰州。剥民脂膏,痛苦入骨。弘治六年(1493年)十月,大臣立言绒褐之害民,明孝宗下旨停止甘肃制造绒褐。由于绒褐质轻而绵软保暖,高贵而时尚,花色品种丰富,其后的皇帝经不住诱惑,又下旨重开绒褐制造。流风所及,明代士大夫也以穿着绒褐服装为时髦,一些暴发商人亦追风而上。有个叫方于鲁的商人,以造墨发家,多与缙绅交往,看到这些达官贵人穿着绒褐,也想跟风。一个西安显贵给方于鲁寄来一段兰州

姑绒时,已到初夏四月,他急不可耐地制为绒袍,穿上后向宾客显摆。其客南溟,作诗嘲讽:“爱杀兰州疙鞑绒,寄来春后赶裁缝。寒回死等桃花雪,热透生憎柳絮风。忽地出神寻细脚,有时得意挺高胸。寻常一样方于鲁,才着绒衣便不同。”(《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9,页43)你看那方于鲁尽管汗流浃背,一会儿将脚伸长袍外,一会儿挺胸作态,无非是让那着宾客关注他的绒袍。可见兰绒为明代市民社会心向往之的时尚奢侈品。

清代,兰州绒褐生产及销售具有相当规模,其品种众多。据《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舆地下·物产》载:“细而有绒者为姑绒,无绒者为褐。尖细而薄者,为平机褐,次则为粗褐,又次则为牛毛褐。以牛毛织之,均堪服用。其毛口袋,则以骡马杂毛织之。”

关于兰州绒褐生产销售以及官府管理此一行业的情况,记载于《绒行章程》残碑中,此碑系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皋兰知县朱尔汉立。碑文开头就说:“兰州生产绒褐,名擅大装。其物原取宽长细密,雅俗共赏。”入冬,山羊贴肉长出绵密的羊绒,隐藏在粗长的外毛内,形成两层防线,用以抵御青藏高原的酷寒。初夏,天气渐暖,抢在羊绒自然脱落前,牧民用铁梳将其爬梳下来,每只山羊,能梳绒三两左右,卖给绒行。其绒纤维细长,有弹性,有光泽,为纺织兰绒绝好原料。

笔者文革中在林建二师,亦曾用铁梳梳过山羊绒。时届谷雨前后的早上,跟着老职工,在羊圈中将惊慌失措,奔腾跳跃,咩咩乱叫的黑山羊,或捉其犄角,或提其后腿放倒,将其四蹄捆扎,拿上粗铁丝编成的铁梳,学着老职工的做法,顺着长长的黑羊毛,稍倒一点清油,贴肉往下梳。在那天天水煮白菜,或水煮洋芋丝的日子里,怎么舍得往羊毛上倒清油呢?老职工的说法是,山羊的外毛与贴肉的羊绒板结一块,倒点清油,便于梳绒。其实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只见他们将梳下的油唧吧唧的羊绒,放在松散的黄土中,脚踩手揉,为的是增加羊绒的重量,多卖几个钱,老职工的狡黠于此可窥一斑。他们手脚麻利,不一会已将几只羊的羊绒梳完,长毛剪光,解开绳索,放归于羊圈,惊魂未定的山羊,咩咩惊叫,浑身残留一道道带弧形的短短羊毛,真像掉了膘的斑马,十分丑陋。我等则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梳剪好一只羊,只见羊身上尽是五花八道的血痕,惨不忍睹,招的老职工破口大骂。这是铁梳角度未曾掌握好所致。

《秦志》还记载:乾隆时,“客商来兰州收绒褐,岁数万金”。其交易量不可谓不大。于是,弊端滋生,据《绒行章程》记载,行内一些从业人员,渐生奸心,在兰绒的原料及纺织环节上玩花样,“料减价廉,易于售卖,甚至短窄粗陋,日渐不行兴”。兰州城内绒褐铺民单宗傅、张锡、陈瑞出于保护兰绒品牌,维护铺民利益的诉求,联名上禀知县朱尔汉:“城乡机户、匠人,并不遵照古例,纺造长捌丈贰尺□□□绒毛□,竟以粗陋短窄之料作弊货卖,请出示严禁。”知县派员查明:兰州“城乡织卖姑绒,从前定有丈尺,久经示谕,改□□照□□案。近因该机户、匠人图利生巧,仍造不足丈尺粗陋之绒出售。竟有无知发货客人,以及铺户人等,亦生奸计,每匹不足之料数,凡买绒之家,必得添买成料。此等弊端,断不可长,合行出示严禁。”朱知县根据这种情况,公布告示:“仰城乡机户、匠人、铺家,以及发货客商等均知悉:自示之后,尔机户、匠人,即行另改机器,织造加长姑绒,每匹长玖丈,常行绒捌丈贰尺,均宽壹尺肆寸。□□□匹□长捌丈贰尺至玖丈为数,宽壹尺叁寸,其价许照时值做售,该铺户、客商亦许挑买长大之料。倘该机户等□□□□□绒褐,商民、铺户私行偷买者,许该行首人等,查出、指名,扭禀本县,严行提究,绝不稍宽,凛遵毋违。”

并公告章程八条,前三条规定绒褐的标准尺寸,例如第二条规定“加长绒长玖丈,宽壹尺肆寸”。后五条规定铺户、机户、牙侩、行首违规后的罚则,例如第四条规定“铺户希图渔利,将不遵式样之绒褐,滥收滥卖者,罚银六十两”,可见罚则较重,可以起到遏制滥收、滥卖不合格绒褐的作用。因此,此碑既为兰绒品牌制定了标准,又为保护兰绒品牌制定了地方法规,使兰绒的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兰绒毕竟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敌不过西洋工业机织布匹、毛料的倾销,兰州绒褐业终于在咸丰以后终结了。其根据是《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一《舆地》下《物产》“绒褐”条:“旧时业此者甚多,咸丰以来,西洋布盛行,绒褐出售不易,店铺一概停歇。今(光绪时)所织者,为粗褐、牛毛褐及毛口袋而已。

新闻推荐

“3·15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启动工商部门提醒学生们—— 路边摊食物请慎吃!

【本报讯】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兰州市工商部门于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2315进校园”活动,普及学生们的食品安全知识,杜绝校园周边“垃圾食品”,增强学生...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兰州毛纺业以设备精良产品优秀畅销)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