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兴文社的一次祭孔活动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5-18 23:43   https://www.yybnet.net/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现在每逢孔子诞辰之日,世界各地都会搞一些纪念孔子的活动。然而在华夏,在二十世纪有半个多世纪,孔老夫子的遭遇并不见佳,他不但很少享受过祭典的荣崇,反而挨了不少的批。只是从2004年起,终于在孔子的故乡曲阜举办了一次公祭活动,以后就年年举行这种祭祀活动了。那仿古的盛大祭孔仪式,颇使那些崇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惊喜不已。此后全国各地也都纷纷效仿,在不同场合举行着祭孔活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仪式也越来越隆重。去年在兰州国学馆也曾举行了一场颇为隆重的祭孔大典。国学馆是由前清皋兰县文庙改建而成的,这县文庙原先坐落于城关区延寿巷东端,大约20多年前被移建在了罗九公路的山路旁。看了兰州国学馆的祭孔场面,不禁使我想起了半个世纪前我曾参加过的一场规模很小的祭孔仪式,地点就在当年的皋兰县文庙——也就是我的母校兰州兴文小学里,当时我就在该校读书。

兴文小学的全名是“皋兰县兴文社公立两等小学堂”,它的资助者是皋兰县兴文社。那时兴文社的社址就设在兴文小学操场西边的大院里。兴文社是兰州地区著名的教育基金会性质的民间组织,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它成立起一百多年间曾捐助过皋兰县(大体为兰州市区)许多贫困士子前往西安或北京参加了科举考试,为兰州的文教事业做出了贡献。兴文小学的前身就是皋兰县儒学(也称皋兰县文庙),在清代,这里既是培养秀才的学校,也是举行祭孔典礼的场合。清末,在废科举、兴学校的维新变法大潮的裹挟下,由兰州著名教育家刘尔炘先生倡议,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将皋兰县儒学改制为皋兰县兴文小学了。在清代皋兰县举行祭孔,都是在县儒学的大成殿里进行的。大成殿位于兴文小学操场的正北面。大殿的北边正中的高台上有孔子的塑像,塑像前供奉着孔子的牌位,高台下面有一条长长的供桌,孔子塑像左右两边各有两尊塑像,也各有一块牌位。在大殿西边有一个高台,高台上也有大概十多个较小塑像,塑像前也各有一块牌位。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塑像究竟是什么人,现在想来,孔子两边的大概是颜回、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字)和曾参、孟子,那高台上的大概是孔子其他弟子如子贡、有若之流吧。

在清代,在县儒学里举行祭孔,那仪式是十分隆重的,必须由县行政长官和县主管教育的长官参加,并且亲自主持的。

据史书记载,县文庙祭孔子“县令主祭,教谕、训导助之。”(见《重修皋兰县志》卷十六《祀典》)用现在的官职相比,那就是县长主祭,教育局长和小学校长助祭。可见那祭典的隆重程度。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又颁令:“升至圣先师为大祀”,这“大祀”当然是更加隆重了,是只有皇帝的祭礼上才能采用的,然而这盛典我已无从确知了。我所经历过的,准确一点说,是参加过的是在1946年(或者是1945年)在兴文小学举行过的那一次,当时我在该校读书。

那天早晨,大约是上了一两节课后,我们班主任带领我们走出教室,排了队,然后一队队登上了大成殿前的大祭坛。这祭坛并不高,东、西、南各有两层台阶。我们是从南边的台阶登上这祭坛的。一登上祭坛就看见上面已站满了人,从北到南,一行一行,队列整齐,人们都面对着北边的大成殿垂手肃立。抬头望去,只见学生队子前面的都是年长的人,有几个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他们大多穿着长袍、马褂。场上气氛肃穆。再往前看,只见大成殿的屋檐、门窗以及庙柱都涂上了土红色,大殿的三对大门大开着,从中门可以看见孔子牌位前都摆放着什么,但究竟摆放的是什么东西,由于站得远,我并没有看真切,现在想来,可能是盛放着果品、酒肴之类祭品的笾、豆、爵罢。

在祭坛上我们站了一会儿,便看见大殿前有人走进大殿,不一会又走出来,过了好久,从大殿前忽然传出了一个洪亮的声音,原来是司仪宣布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开始了。接着便听见一个老头子用低沉而缓慢的语调讲话。他是兴文社的主管,大约就是主祭了,他讲的时间并不长,但讲了些什么,我并没有听懂。接着便是祭祀仪式,只听见司仪念一句什么,一会儿又念一句什么,只见有人在大殿里走动,但究竟做什么,当时我并不知晓。据文献记载,祭孔仪式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和送神等六项。而光绪三十二年清廷诏令祭孔用“大祀”,明令“笾增二,豆增二,爵用玉,佾则用八,乐增武舞”(刘尔炘:《兰州府文庙记》)但那是清代祭孔的规格,而这时是民国三十五年,不可能照搬帝制时代的祭典。推想起来,当时可能对旧的祭礼做了某些删减。因为在祭祀过程中我并没有听到有什么乐、舞的声音,只是后来在人群前边发现了祭坛正中稍前的地方,有一只被割掉头的羊体血淋淋地摆放在一具木架上,那头可能已被供在了孔子牌位前的供桌上,这可能就是古祭礼所用的“少牢”了,然而“少牢”应该用一猪一羊,这里却减去了一只猪。况且如果用“大祀”,则必定用“太牢”,即用一头牛祭祀,这一次却没有。所以这一次祭孔仪式是一种简化了的仿古祭典罢。

这次祭孔活动,我唯一最感兴趣、因而印象最深的是叩首仪式,因为我所谓的“参加”就在这时候。祭祀完毕,司仪忽然唱道:“叩——首——”,“叩——首——”,他把“叩首”拆开来唱,每个字都拖着长长的尾音,像唱歌一样,那声音庄严而悠扬,洪亮而自得,听到这声音,就看见前边的长者们像士兵们听见指挥员的命令一样,都立即齐刷刷地跪在了祭坛上,我们也急忙照着他们的样子跪下来磕头,这样一连磕了好几个头,但究竟磕了几个,现在已记不清了。在清代,孔子已被追封为“文宣王”了,若用王礼,恐怕是要三跪九叩的。这礼是用不着花钱的,多磕几个,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的。祭祀完毕,人群散去,我才看见在大成殿西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祭礼的仪程。

这祭典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当时已经是二十世纪中期,那时人们为什么要祭孔?是为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时代久远,无法查考了。然而那司仪悠扬而庄重,洪亮而带点自得的“叩——首——”“叩——首——”声今天一回忆起来,似乎还萦绕在我的耳际……

新闻推荐

皋兰建成首家社区爱心阅览站

5月30日,皋兰县石洞镇城南社区广场小区几名居民正在新开设的社区爱心阅览站浏览图书。当天,由兰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投资12.8万元资助的石洞镇城南社区少儿爱心阅览室正式...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兴文社的一次祭孔活动)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