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的某个夜晚,余秋雨顺着文化的脉络风尘仆仆地苦旅到兰州,住在皋兰山下的一个旅店里。夜太黑,一路累乏的他竟把皋兰山上点点的灯火误做了星星,也正是如此疑惑,才让一个多年后名扬海内外的学者非得等到有月的夜晚悄悄地走近它、解读它。学者就是学者,这一走,就走出了一篇优美清丽而不失厚重典雅的散文——《皋兰山月》。读完余秋雨笔下的皋兰山月,我本没有半点勇气再写一篇与其同题的散文,但终于还是忍不住写下了这个题目,只因“皋兰山月”实在是太质朴,又太容易让人迷幻了。
去年的一个黄昏,我独自坐在兰州的黄河边上,凭借波光粼粼的斜阳余晖,翻看一本与皋兰山有关的旧书。这本书是在兰州一条窄巷子里的旧书摊上买的,破损得很严重,深深泛黄,封面都没有了。但就是从这本不起眼的书里,我了解到皋兰山名的由来原来也是一个迷雾缠绕的谜。有《资治通鉴》记载,有《兰州古今注》的叙述,也有《重修皋兰县志》的揣测,说法各不相同,归结起来大致有这样三种:其一,出自匈奴语,皋兰是译音,当亦高峻之意;其二,出自羌语河的称呼,即河边上的高山;其三,因山上开满丰郁的兰花而得名。余秋雨踏着月色登山的那晚选择了相信因花得名的这种说法,但我却更倾向于出自羌语。皋兰山就在黄河边上,而中华文明源于河流,中国人历来对河流有某种无法割舍的情结,山因河而名的可能性不小。
你看,皋兰山还真是迷雾缠绕,说着说着就虚幻起来了。
我的宿舍就在皋兰山下,深夜无眠,下楼,站在一丛牡丹花前眺望皋兰山的方向,十六七的月亮静静地悬挂在半山腰上,宛若一个无瑕的玉盘。月光似水,但却不是十分明澈,天地之间起了薄薄的雾。月光里的皋兰山如一张江南女子的脸,温婉而高洁,薄雾漂浮在山间,就如同遮上了一层让人迷醉的面纱。散落如棋盘的星星有几颗就飘在皋兰山顶,仿佛是为这个含羞的女子增添几分光彩与自信的勇气。一阵微风吹过,打了一个寒颤,皋兰山有些绰约的影子在摇曳,那是自由舒展的枝叶,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如一支曼妙的舞。此刻,四野一片静谧,月光无言,星星无言,皋兰山亦无言,我似乎隐隐约约听见了余秋雨登山时的脚步声。这声音青春而苍老,轻慢而凝重,似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附着我。
但我终究没有鼓足勇气上山,山路不太好走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我怕遇见另外一个人,他叫霍去病。
两千多年前,他在这里与匈奴打过一场大仗,这场仗打得不太容易,鲜血四溅,哀鸿遍野。两千多年漫长的时光被我的手轻轻一翻,就在薄薄的书页里流淌而过了。我没有见过战争残酷的场面,甚至也无法想象那样的打打杀杀,但今夜除了那一阵阵的脚步声,我似乎还听到了士兵们声嘶力竭的哀鸣。在一片嘶喊中,仗终于打完了,我不知道作为大将军的霍去病看着将士们的尸首与伤口心情如何。月光洒在将士们的尸首和伤口上,冷冰冰地,该是一种怎样的残忍画面?我想,指挥若定、奋勇杀敌的他,一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流了泪。他实在是太艰难了,忠君爱国让他不得不战,而对生命的尊重又让他打心底里不想战,谁能明白他的苦闷纠结的心思?
没有人,只有皋兰山那夜的月光。
月光化作一只温柔的羽毛,如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他溅满鲜血的脸颊,也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我想,那夜皋兰山的月光应该是最苍凉也是最皎洁的,只因一个叫霍去病的人落了几滴说不清楚的泪。月光懂得霍去病,霍去病也懂得月光,他要把这缕月光倾泻成心灵永恒的暖,而月光也要把他雕刻成永远的英雄。所以,月光化作了一股股泉水,在他痕迹深深的地方喷出了五个泉眼,一个“鞭戳五泉”的传说转眼间就已流传了两千多年。一阵阵风起,一层层黄沙越聚越厚,黄土地把所有的伤痕都深深地埋藏起来,如一道厚厚的铁门立在面前,没有月光这把钥匙谁也打不开。
一切的伤口都不忍目睹,我把钥匙插进历史的门,但我终究不敢轻易走近。
几乎与霍去病苦苦打仗的同时,另外一个叫张骞的人似乎要好得多。在西域呆了十多年的张骞对西域风物了解不浅,终于为一条叫做丝绸之路的漫漫长道的打通做了开拓性的贡献。而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地方,张骞一定是在这里驻足留宿过的。那夜也有些月光,张骞给马喂了草料,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准备入睡,不料一抬头却望见了月光里的皋兰山。他揉了揉双眼,一路的疲惫突然都消失了,皋兰山上摇曳的枝叶紧紧地把他抓住。或许,月光下的舞蹈要比宫廷里的婀娜多姿更醉人一些,但张骞不敢走近,一切天然的美他都深怕自己的一点动静把它们扰乱。
当然,近八百年后一个叫玄奘的和尚路过这里时,他的眼里可能不再是那些摇曳多姿的舞蹈,而是皋兰山上那几颗高悬的星星,星星就是西天的经文与梵音。
一个人来了,又走了,皋兰山的月光里究竟雕刻着多少人永远无法拂去的脚印?人来人往,不经意间,岁月就老了,谁也无法算得清楚。皋兰山的层层的黄沙可以把苍老的容颜埋藏,但月光里的故事永远开着一道窄窄的门,留给深夜里未眠的月下人来聆听。余秋雨听见了汉唐的驼铃,而我似乎还听见了宋元明清的风雨声。
迷雾似乎更重了,月光淡了许多,皋兰山上的星星似乎告诉我该回去睡觉了。但我还想多呆一会儿,汉唐的驼铃和宋元明清的风雨声一遍遍响起。
皋兰山的历史在月光里迷幻着永生。
新闻推荐
市领导在皋兰县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 扎实搞好整改工作提高基层党建水平
【本报讯】近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悌先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赴皋兰县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调研中,先后深入到皋兰县九合镇曹家湾、钱家窑、高山、兰沟村,实...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