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做人的首要准则,对于皋兰县水阜中学学生白锺龙来说,“孝”在他身上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父亲肢残,母亲智残,家徒四壁,16岁的白锺龙并未因此消沉,反而越挫越勇,孝父敬母,坎坷前行,坚强地撑起了一个残破的家庭。而他的孝行,也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声名远播的“孝星”少年。
残破不堪的家庭
6月19日,记者来到皋兰县水阜乡涝池村彬草沟,一踏进大门,便对眼前的一幕为之动容。四间低矮的平房,有两间窗框上竟没有玻璃,块块破布、塑料和纸板被固定在窗框上,当玻璃用,院子的旮旯里放着一只小煤炉,一只药罐正在上面冒着气泡,一名小男孩正拿着筷子搅动熬药。村里人介绍说,这个小男孩就是白锺龙。
初见白锺龙,小小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看起来只有十多岁的样子,脸上少有一般孩子不谙世事的笑容,沉稳懂事的言行中却有着涩涩的眼神,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有着很大的思想压力和包袱。
白锺龙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其母智障,智力相当于3岁儿童,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总是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喃喃自语。其父肢残,行动不便,几年前,其父的一条病腿恶化,由于无钱治疗,越来越严重,以致于寸步难行。如此一来,生活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白锺龙稚嫩的肩膀上。
孝顺孩子早当家
由于父母都是残疾人,白锺龙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自上小学开始,每天天蒙蒙亮,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暖被窝里呼呼大睡的时候,白锺龙已早早起床为父母生火烧开水,泡馍馍,照顾母亲起床。然后去学校上课。中午,当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回家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白锺龙却风风火火的赶回家,生火做饭,等父母吃完,洗完锅碗后,又得气喘吁吁的跑回学校上课。周末,当别的孩子走亲访友、嬉闹玩耍时,白锺龙却在地里挥汗如雨,干着农活。晚上回家后,又得生火做馍馍,为父母准备一周的食物。
“从龙龙出生到现在,我们家里从没有买过肉和菜,有时候亲戚和邻居给点肉或者菜,龙龙从不舍得吃,总是偷偷的放在我和他妈妈的碗底。学校发的营养早餐,他也总是舍不得吃,等到周末把鸡蛋和牛奶拿回来给我们吃,有好几次鸡蛋都坏了。由于营养不良,16岁的他,看起来却只有八、九岁。”白锺龙的父亲流着泪说到。
“现在的好多年轻人到30岁都还不会做馍馍,龙龙三年级就学会了蒸馍馍,很懂事,也很孝顺,每次看见他做馍馍,我们真的是既辛酸又高兴。现在龙龙上初中了,每周周末回来都把馍馍做好,他不在时,他父母也就不会饿着了。”采访中,邻居们纷纷感叹着龙龙的懂事和孝顺。
尽管如此,许多不谙世事的孩子却总是嘲笑白锺龙的父母都是残疾人,更有顽皮的孩子还时常跟在白锺龙母亲身后,故意激怒她,每当此时,白锺龙便会替母亲揉揉肩、锤锤腿,安抚母亲的情绪,将“撒泼”的母亲劝回家中。
孝义托起大梦想
“再过几个月,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要物归原主了,我不知道,到时候父母会不会因为没房子住而流落街头,父亲动手术借的2万元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尽管如此,我从不认为自己很贫穷,我想品质和才能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我一定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知识改变命运,我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给父母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才能有钱给父母治病,让父母在以后的日子里幸福生活。”白锺龙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水阜中学团支部书记蔡树祥老师告诉记者,在学校,白锺龙一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的学习从未让老师们担心过,现在他们担心的是白锺龙一家
所住的房子是向别人借的,今年,房主准备要回房子,而白锺龙父亲的病腿又进一步恶化,这些都给白锺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担心过大的压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可没想到白锺龙不但没有因此影响到学习,反而比以前更刻苦了,孩子的吃苦精神让老师们都看得心酸。
“从小到大,母亲从没有抱过我,也没有叫过我的名字,她总是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喃喃自语,我做梦都希望自己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被母亲抱一下,亲切的叫一声我的小名,可醒来的时候,我便明白,母亲有病,不可能和其他孩子的母亲一样。所以我只有好好学习,上大学,挣好多钱给母亲看好病后,才能实现这个愿望。”白锺龙哽咽着告诉记者,看好父母的病、让父母有房住是他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他最大的梦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3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皋兰县专题调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咸辉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提高...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