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杨重清:倾心皋兰文化事业的耕耘者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8-06 07:39   https://www.yybnet.net/

投资1000多万,融中外建筑风格为一体,气势恢弘的“振皆书法艺术馆”于2013年7月底圆满落成,至此,“皋兰营盘坪艺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重清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

“自古名藩皋兰”,作为兰州市的前身,历史上的甘肃首县,皋兰是兰州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代表者,向世人向社会推介一个什么样的皋兰,一直是皋兰县县委、县政府考虑和筹划解决的大课题。鉴于此,另辟蹊径,创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走打旅游牌、文化牌的路子,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而老杨想为皋兰文化事业做点事的想法和县领导建设文化皋兰的构想不谋而合,由此,继成功推出“百年梨园”旅游、“太平鼓”文化之后,又以陇上著名书法家魏振皆的书法艺术为依托,紧锣密鼓,积极推进,筹办“艺术馆”。2012年初,经甘肃省民政厅、文化厅批准成立的“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揭牌。经过两年建设,“艺术馆”落成,皋兰县从此甩掉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历史,集振皆书法、韩不言国画、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历代玉器瑰宝为馆藏的艺术殿堂的建成开放,成功地向社会推出了皋兰有一张靓丽的文化艺术名片。

老杨出身于皋兰石洞镇魏家庄村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少时的磨难铸就了他坚毅不拔,乐善好施,奋发向上的思想性格。在县上,他是公认的善于管理经营企业的能人,由他任厂长的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残疾人的就业难题,并连续多年为公益事业做出捐献。

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老杨认定人生的价值绝不是为了藏钱于囊,而在于多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众生的善事。基于此,倾心皋兰文化建设发展事业,成为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并为此于20多年前就步入了耕耘之旅。

振皆书法,启功、陈伯希先生、舒同先生都评价极高,闻名遐迩,堪称大家。为了收集皆老书法作品,老杨跑遍了附近十几个县。有时为了一幅字,数十次走访藏家,不惜重金购买,精心收藏,历时十八载,2010年7月,“振皆书法”终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结集付梓,为家乡人民奉送了一份文化大餐,使人们可以通过书法集更全面的领略皆老作品之精妙风貌。

韩不言是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得意弟子,其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长期生活在兰州,兰州人有义务有条件收集宣传其作品。可惜的是其作品一直散落于世,使世人不得观瞻其艺术全貌。老杨花费了20多年时间,收集了韩不言100多幅画作、书法、篆刻,并于2013年6月由人美结集出版,其价值填补了甘肃画界的一大空白,为兰州文化事业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爱玉、赏玉、惜玉、藏玉,是老杨的一大爱好。30多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在兰州隍庙里总是闪现着他的身影。2011年1月,“怀玉”一书出版,他收藏的价值不菲的600多件奇玉尽收其中,并将在艺术馆展出供人们鉴赏。值得一提的是老杨赏玉、鉴玉的水平,就是众多行家里手也是甚为佩服的。

黝黑的脸庞,炯炯有神的双目,粗壮的身材,两鬓不断增添的些许白发,年逾花甲的老杨,什么时候看上去都是那么精神、乐观、自信。为出三本书不惜花费重金,为建艺术馆又奉纳巨资,可以毫不夸张地视之为陇原大地热心文化发展事业的奇人。生活中的老杨,衣着朴素,为人谦谨低调,他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愿尽绵薄之力回馈社会与家乡人民,要为后人留一点最有价值的财富。

笔者与老杨交谊多年,深为其作为所感动,有理由把他为传承发展皋兰文化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的凡人善举介绍一下,也为即将开展的皋兰“振皆书法艺术馆”做些宣传。

新闻推荐

擎起百亿大商圈万商集结北龙口 西北最大现代化国际商贸物流集群应势而生

“集结北龙口!西北最大板材市场已成功登陆,第二、三集群正在集结……”。这是矗立在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工地大山上的巨幅广告语。这两天的北龙口,真正遭遇到“狼来了”的境遇,伴随着北龙口国际...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杨重清:倾心皋兰文化事业的耕耘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