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5年来近6万户困难群众住上新房 兰州市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来源:兰州日报 2013-12-18 18:25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30年来,兰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正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兰州市广大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与党委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及满足农民自身基本居住需求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危旧房面广量大,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命财产安全。

自2009年以来的5年内,市委、市政府每年把改造农村危旧房做为为民兴办的实事,积极争取资金,在每年提高危旧房改造补助的同时,多举措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仅今年一年就完成全市6150户农村危旧房屋改造。至此,5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摸底调查,优先选择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联扶贫困户、单亲特困母亲、贫困两女户、困难退伍军人、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成年孤儿以及其他贫困户中居住最危险的农户,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危房居住群体进行集中改造,目前全市已有59522户农民喜迁新居,圆了百姓安居梦。

12月初,冬日的阳光洒在榆中县韦营乡孙家岔村,整个村子白色的院墙、灰色的房瓦、干净的院落和湛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相映相辉,形成了一幅恬静、安逸的美好画卷!

今年58岁的刘自雄笑呵呵地端着装满玉米的筛子从堂屋中走出,招呼着突然来到家中的客人。记者注意到,老刘家坐北朝南的新瓦房共有5间,中间3间主房里的皮沙发和大理石茶几一尘不染,大彩电旁边安放着一台电脑被红色绸子盖着。据老刘介绍,他家的这5间房屋是3年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当时加上政府补贴的几千元外,自己花10万元盖起了新瓦房。“农民们一辈子无非就是盖几间亮堂的房屋,现在农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都富了起来,再加上政府补贴,让我们这些祖祖辈辈住窑洞的山里人住上了漂亮的砖瓦房!”老刘两口子在谈起搬出窑洞住上新房时,脸上堆满了笑容。

其实,这只是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成绩的一个缩影。今年市委、市政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截至目前,今年农村危房实际改造户数远远大于下达的目标计划任务数,经各县区乡镇初步审核,基本符合中央危改政策要求的已竣工6150户,与争取的计划任务数相比竣工率为153.75%。

自2009年以来的5年内,市委、市政府每年把改造农村危旧房做为为民兴办的实事,积极争取资金,优先选择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联扶贫困户、单亲特困母亲、贫困两女户、困难退伍军人、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成年孤儿以及其他贫困户中居住最危险的农户,进行危旧房集中改造,目前全市已有59522户农民喜迁新居,圆了安居梦。

告别“窑洞”住进瓦房

长期以来,榆中北山地区5个乡的4万多农民过着靠天吃饭、住着窑洞度日。“70多公里的山路没办法盖砖瓦房,因为砖和水泥拉进山的运费比本身的成本还高。”12月初,榆中县哈岘乡仁和村的杨增香站在自己家的窑洞门口看着刚刚完工的5间新房,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政府今年补助了2300多元,帮我们修建起了一砖到底的新房子。今年9月份全家人就已经搬出窑洞住进新房了!”据悉,作为六盘山贫困片区,榆中县今年将斥资4000万元,结合村庄整治计划,在全县21个乡镇全面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660户。其中,包括节能示范户改造任务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任务160户。

12月10日,阳光暖暖地照在榆中县三角城乡龚家屲村六社张永刚新建的漂亮瓦房上。“看,这就是我家新建的房子,漂亮吧。”站在门口,张永刚脸上充满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新家,而那房屋,是今年2月份开始通过农村危旧房改造后的模样。

“原来我家土房子还是60年前建的,一下雨就漏,冬天屋里到处是穿堂风。”这是张永刚口中老房子的真实状况。

今年,该村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时,他家被纳入了实施改造的范围。由危房改造项目办为其提供了1.25万元的建房补助,自筹4万多元,6月份,改造后的房屋彻底变了样:一砖到底的大瓦房,盖上了崭新的琉璃瓦,破旧裂开缝隙的土墙壁也被建造一新,并在墙面涂上了涂料。

“政府帮我们盖好了房子,我们种地打工生活也更有信心了。”张永刚说,住了大半辈子的破房子,以前一直没心思出门挣钱。现在居住的条件好了,全家的目标就是早日实现小康,赶上村里乡亲们的生活。

与张永刚一样,今年三角城乡全乡40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退伍军人等符合条件的困难户都完成了危房改造。“家里房屋改造,幸亏有政府帮忙,不然我们都得等到老了!”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说。据榆中县房管局副局长孙彦发介绍,2013年仅榆中县三角城乡一乡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的投入为53.6万元,房屋改造,不仅改变了村民们整体精神面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村子的产业发展。

皋兰县也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受益最大的县区之一,记者在黑石川乡大横村采访时,村民张友德高兴地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今年我们家盖新房子,政府给我补助了8000元,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现年56岁的张友德家里并不富裕。家里6口人,住土房子住了30多年,这两年家里条件稍好了一点,便将盖新房的事提上了日程。今年9月份,新房盖出来了,政府也给他补助了8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全家人都为此高兴了好一阵子。张友德家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好事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危房改造项目。

据介绍,今年,皋兰县强力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8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其中拆除重建户782户,特困户82户,总开工面积4800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207.6万元,完成计划目标100%。

政府“埋单”农民受益

“能住进这样宽敞亮堂的新房,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12月7日,记者在榆中县马坡乡马坡村八社农民张平恭家里采访时,老张感慨地说,现在走在马坡村的路上,一栋栋红瓦白墙、窗明几净的新建住房,在村里格外醒目。如今,不时看到,在住进新房的困难农民脸上,满溢着笑容和感激。在走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是“感谢党和政府!”这是发自农民心底的一份感激。据了解,按照省、市文件要求,2013年兰州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为户均12500元,其中:中央补助7500元,省级补助3000元,县级配套2000元。同时对节能示范户每户增加节能补助资金2500元,残疾户每户增加残疾补助资金3000元。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政府‘埋单\’,我们农民受益,这是继取消‘皇粮\’以来咱农民受益最大的工程。”霍成是榆中县新营乡罗景村的残疾贫困户,快50岁了,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基本只靠低保金度日,家里的房子也是村里最破的。为了让这样的贫困户也住进新房,村里决定为两户特困户免费盖房子。在霍成的新房前,记者看到,虽然这个院子比别家的小了点,但崭新的房子却预示着主人会有一个新的未来。“新房盖好了,人家给介绍了个对象,快结婚了。”霍成的老母亲抹着眼泪说,“感谢政府给我儿子免费盖了新房,靠我们自己,儿子一辈子都娶不上媳妇。”而村干部们说:“以前,我们村的小伙子娶媳妇都是难题,现在,人家相亲的人来村子里一看,都抢着把姑娘往咱村嫁哩!”自2009年罗景村大庄社整村危房改造开始至今,全村100户人家都盖起了新房。村干部说:“县房管局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将我们罗景村大庄社列为重点扶持村,整合出300万元资金用于危房改造补贴。于是,我们村就下大力气将全村100户的旧房子全部拆掉盖新房。房子的规划布局和房屋结构,都是县房管局帮助设计的,现在,我们村的房子,不仅整齐、漂亮,还非常安全、节能。农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而在改造之前,大庄社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全村基本都是土坯房,房龄大多为五六十年,更旧的甚至还是上百年的房子,村里也没有一条硬化过的马路。

5年来,兰州市仅榆中县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共投入各类资金10441.5万元,使全县16366户农户受益,其中,重点解决了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贫困残疾人家庭、贫困两女户、贫困单亲家庭、困难退伍军人家庭的住房之忧,切实加强了农村住宅的科学合理布局,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村危房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充分利用来自中央、省、市、县(区)四级财政及群众自筹,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及其他贫困户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为确保危改工程顺利推进,兰州市严格规范补助对象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危房等级评定结果、补助标准政策、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批环节的结果都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小组进行张榜公示。对那些自建房有困难的五保户,当地政府还帮助统建。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市、县(区)及乡镇经常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村,实地督查指导危房改造工作,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把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建成“放心房”、“幸福居”。

市建设局村镇处郭处长介绍,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了,新建住房不仅舒适程度明显提高,还普遍采取了抗震措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实行差异化资金补助、资金整合和部门帮扶,切实解决了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困农民基本的安全住房问题。由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配套建设村庄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农村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严格控制资金补助标准

“我们家新建房屋里为什么没有国家补助?”

“这次新建的5间砖瓦房多亏了政府补贴,不然我会赊很多账!”

记者在采访中,无论是永登还是皋兰,不管是榆中还是七里河,农民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自2009年推进以来,各级政府基本坚持了“三个最”,就是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需求最基本,维护那些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的居住尊严。

在基层采访时,一些乡村干部对记者说,农村危房改造绝对不能搞普惠制,因为住有所居一直是农村贫困群众最大的期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本来有能力建房修房的农户,一听说中央有补助就停下不建了。本来有能力修房的也不修了,把“等靠要”思想暴露到了极致。搞普惠制势必会激发农民的等待、观望情绪,推迟自行的房屋改造和建设。如果是这样,那这个政策就起反作用了,反而遏制内需了。所以,兰州市在农村危房改造中,紧紧围绕“乡镇主抓、村当业主、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优先解决特困户、残疾户等困难群众的住房为重点,科学规划,多措并举,专门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对全县各乡镇农村危房改造户进行了摸底工作,进一步明确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范围、改造对象、建设要求、资金补助标准、工程质量和档案资料验收标准。

5年来,兰州市城建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从严控制改造资金补助条件,严格落实面积标准和“四不”政策,即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补贴的特困户,翻建、新建住房和住房面积原则上控制在人均18㎡以内,凡建房面积人均超过18㎡的农户,不享受国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凡修缮加固中未对房屋本身主体结构安全实施加固,仅仅是新修门楼、院墙、灶房、库房等维护结构的,一律不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不予验收,更不能享受建房补助,确保了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既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市下达的任务,又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采访中,看着住上新居的农民盈盈笑脸,听着他们充满感激的话语,感受着他们快乐的感受,无庸置疑,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让居住困难的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成果。或者说,它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而更在于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提升了老百姓的和谐指数,体现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的宗旨和意义。

新闻推荐

检查组成员:安全生产形势格外严峻 兰州市暗查组兵分三路“查安全找隐患”

从1月18日开始,在市安委会的组织下,三路暗查组严格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的原则,就兰州市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在一天的突击检查中,检查组成员深深感到兰州市安全生产的形...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5年来近6万户困难群众住上新房 兰州市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