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代理政策好啊!我身体有残疾,出行方便,以前到镇上办事,跌跌撞撞坐车跑,来回就得一整天,有时办一件事要跑好几趟,实在太麻烦了。如今,只要把手续交给办理员,没过几天就办好送到家里了。”提起“为民服务代理制”,忠和村村民沈教春竖起大拇指连连说,真是太方便了,太方便了。
为民窗口拉近了政府与群众间的距离
皋兰县忠和镇一些村组较为分散,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较边远村组的群众到镇政府办事路程较远,交通不便,办事难度大,特别是一些五保户、退伍或伤残军人,到镇政府领取优抚经费、物资和办理各种证件等十分不便。今年来,忠和镇忠和村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着力打造便民服务“窗口”。
忠和镇办理完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涉及人员多且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交款数额巨大,考虑到种种困难,镇党委将办公室下移到了忠和村“为民服务代办点”,方便群众缴费和办理,并且将打印机、照相机也搬到村上,为需要复印身份证、照相的群众免费服务,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年内,该村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335人,共计个人缴费349万元。在发放养老保险银行卡时,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代办员沈教宏来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亲自将卡送到他们手中,已发放保险金43万元。
户口本丢了到村上说一声,一周内就补办下来了;合作医疗等需要缴费的,向村上一交就不用再担心了……如今,“为民服务代理制”已经成为全镇的一项长效机制,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具体工作中,忠和村探索总结出了“三个一”的代理服务经验。
一是形成一个网络。依托镇上设立的为民服务大厅,村上设立了专门的“为民服务代理点”,由村文书担任“代办员”,村民小组长担任“收集员”,形成镇、村、社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各村民小组“收集员”向村“代办员”收集上报村民申请代办事项,村“代办员”汇总分类,定期赴镇服务中心办理,办理结果由“收集员”反馈给村民。
二是建立一套制度。建立代办员定期联系、定向走访、定点办公、定人管理和代办台账管理、满意度反馈等制度,制定干部值班监督制度和考勤制度,实行受理事项、流程和办公人员电话公开制度,随时受理群众的办事诉求,提高“为民服务代办制”的工作效率,推进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三是代办一批事项。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够代办的服务事项全部列入代办范围,经归纳梳理,共确定6大类、86项服务内容,现已开办67项,分别是审批证照类27项、补贴服务类19项、维稳服务类8项、生产服务类10项、党员服务类2项和公共服务类1项。
截至目前,忠和村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000余份,接待群众156人(次),代办事项41项,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24个,化解矛盾纠纷32起,代办事项办结率达98%。现在,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种事务,实现了“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为民服务代理制”成为村党组织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新闻推荐
【本报讯】“扇枕温衾”、“亲涤溺器”是典故,晚年生活充实,儿女孝顺,其实是老人最大的幸福。1月21日,第二届皋兰县上泥湾村孝子、孝媳评选结束,上泥湾村以7名孝子、孝媳的典型事迹为榜样,让他们的名字...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