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的皋兰,万亩灌溉农田逐渐吐出了新绿,块块露天农作物分布在垄堑纵横交错的畦田里,在雨珠的点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排排高架大棚鳞次栉比,如一条玉带迤逦而来。
“直播的韭黄,一亩地11行,深25公分,宽60公分才合适。”4月20日,记者来到皋兰县黑石川乡黑石村,呈现在眼前的是远处绵延起伏的青山与成片高架大棚构成的美丽图景。农田里,县乡农技中心的技术员顾不得淅淅沥沥下在脸上的雨水,全都忙着指导农民们进行韭黄育苗或直播。原来,这里正在建设大棚韭黄产业示范基地。
提起韭黄,兰州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兰州百年知名品牌—马滩韭黄。马滩韭黄自清末起种植,从上世纪60年代的600余亩,发展到2000年左右顶峰时的1500多亩,再到三滩城市化提速后迅速锐减,现在整个马滩种植韭黄的农户寥寥无几。曾经辉煌无比的马滩韭黄在城市化鳞次栉比的高楼“排挤”和兰州人无奈地惋惜中逐渐凋落。在这一背景下,“出城入园”成了兰州这一百年蔬菜品牌的唯一选择和出路所在。于是,皋兰主动承接了韭黄在皋兰安家落户的工作。集中整合农业、扶贫和县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在全县3个乡镇引导扶持农户种植1500亩高架大棚设施韭黄,积极打造建设大棚韭黄产业示范基地。
黑石川乡则是这1500亩高架大棚设施韭黄的“主打地”。1500亩高架大棚设施韭黄花落黑石川。记者了解到,这片拥有全县1/4土地的乡镇,有着土层厚、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良田7万多亩,是面中之王禾尚头小麦、红砂洋芋等优质农产品的原产地。曾经主要种植小麦、胡麻等传统农作物。近年来,黑石川乡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工农双带”型的路子,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温饱农业”逐步向以都市农业为主的“致富农业”过渡。而高架大棚韭黄产业的落户,对黑石川来讲,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产生品牌效应,皋兰县还筹备成立韭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内联基地、外拓市场的纽带作用,着力推广“专合+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统一指导性价格”的五统一要求,实施“品牌战略”,创建“皋兰韭黄”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马滩不再种植韭黄了,兰州市场上韭黄的缺口大,供不应求,更别说外销了。我们选择种植韭黄,建设韭黄基地,不但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能让兰州韭黄这一百年蔬菜品牌浴火重生,在皋兰再现它往昔的辉煌。”皋兰县农技中心主任魏至春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29日,市政协组织民族宗教界、港澳台侨界、对外友好界委员及兰州市“三胞”亲属联谊会相关负责人等,对兰州市城关区新城和皋兰县什川镇建设情况进行参观调研。市政协副主席苏广林、滕...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