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什川,梨花飘絮,似锦繁花与一座座连片高架大棚白色棚膜遥相辉映,到处是一片白色的海洋。大棚内似火炙烤的高温,也挡不住村民们忙碌侍弄白兰瓜的身影。“‘双杆四膜\’高架大棚比一般高架大棚好多了,不但可以提早白兰瓜上市时间,还可以延长秋茬作物上市时间。你看,我们这一片都是今年连片建的‘双杆四膜\’高架大棚……”4月10日,在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村民魏怀堂高兴地对记者说。
白兰瓜在兰州试种成功后,便被推广到皋兰什川、忠和、水阜、石洞等乡村,经40多年栽培已成为皋兰传统特产。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和大棚技术的推广,瓜农开始采用建大棚,压地膜的种植方式种植,提高了瓜品质量,提早了上市时间,增效明显。如今皋兰种植面积达3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0%,年产优质白兰瓜5000万公斤,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10多个省市。白兰瓜已经成为皋兰富民产业的当家品牌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早白兰瓜上市时间,抢占价格先机,增加农民收益,去年,皋兰县经济作物管理站积极探索“双杆四膜”新技术,在魏怀堂的2亩地里试验搭建了“双杆四膜”高架大棚,栽培白兰瓜。经作站站长李富贤告诉记者,所谓“双杆四膜”,就是两个高架大棚相叠加搭建(两层高架钢管,两层大棚膜),再在行间搭建一个小拱棚,地上铺上地膜。其内温度比一般的高架大棚高出了很多。而刚开春那会,温度还很低,一般的高架大棚还不足以耐寒,种了瓜菜就会冻掉。“双杆四膜”高架大棚就不存在这种问题,瓜菜可以比一般高架大棚里提前15天下种,如此就可以提前15天上市,价格上就高了,收入上自然也就高了。同时,该站还在“双杆四膜”高架大棚内,创新试验了白兰瓜套种茄子技术,在提早白兰瓜上市时间,提高耕地利用率的同时还延长茄子的上市时间,促进了农民增收。
“去年,双杆四膜大棚里的白兰瓜比一般大棚里的提早半月上市,在价格上占了先机,平均每斤卖到了5元钱,一亩地4600多斤,卖了2.3万元,快卖完时,普通大棚里的才上市,产量上虽没变,价格上则已下落,平均每斤卖了近3元钱,一亩地也就收入了1.3万元。此外,与白兰瓜套种的茄子,普通大棚里的亩产7000公斤,双杆四膜大棚里的则由于温度高,比一般大棚里的延长了上市时间,多收了500公斤,也就多收了1500元钱,总得算下来,一亩地的双杆四膜大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前者比后者能多收1.5万元钱。”魏怀堂说。
今年,皋兰县经作站便在上泥湾村连片推广了50亩“双杆四膜”高架大棚,下一步,将继续在什川全镇推广,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干部名片覆盖每家每户民事代办搭建互通平台 皋兰“便民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
【本报讯】“喂,你是陈书记吗?我是砂岗村的一位农户,前些天我们这里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暴洪灾害,一些农户的院墙由于遭受洪水排水不畅,已经裂开缝了,你能前来看看吗……”日前,皋兰县水阜乡砂岗村农民徐生...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