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家家用沼气,户户搞种植,瓜菜施沼肥,质好价更高,这是皋兰县上泥湾村创建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真实写照。5月8日,记者从皋兰县农牧局了解到,近几年来,皋兰县上泥湾村通过抓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循环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和主导产业相结合,进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村。
据介绍,上泥湾村以前是个典型的经济薄弱村,畜禽到处拉粪便、柴草乱堆乱放,村里脏乱差的现象比较严重。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上泥湾村争取国家补助和农户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为村民搞起了户用沼气和沼气“进棚入园”工程。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50座、大棚沼气池50座,购买太阳灶300个。通过建成的沼气池,农业生产的草料、尾菜、人畜粪便等杂物一并进入沼气池,产出的沼气用来做饭、取暖、照明,不仅干净卫生,还能推动庭院养殖。同时,沼肥种菜还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农户每年可增收节支2000多元,其中每年每户节煤1000多公斤,节电500多度。
上泥湾村村民魏永军告诉记者,他是村里第一个使用生态沼气的农户,大棚内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冬季燃烧不仅能给蔬菜增温还可促进光合作用,产生的沼肥施在田里,既改良了土壤,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沼气池全身都是宝。去年自己种植的两座日光温室西甜瓜、两座高架大棚蔬菜,年实现收入10万余元,真正实现了绿色沼气的良性循环。现在全村1800多亩设施农业全部利用沼液沼渣做肥料,西甜瓜、茄子、芹菜等10多个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当地的热销产品。
目前,上泥湾村50%的农户已经完成户用沼气和沼气“进棚入园”工程,200多农户告别了烧柴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形成了“猪产粪、粪产气、气做饭、渣成肥”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沼气池成为上泥湾村人的聚宝盆。
新闻推荐
5月13日,西固区四季青街道杏胡台村党支部书记康聪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已经是上午10点多,初夏的阳光有点燥热,她连续喝了两口水后来到六社徐实明的食用菌大棚里。徐实明正在和妻子整理包装一早上采摘的...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