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餐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饭馆的后堂不再那么‘神秘\’,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后厨操作的全过程,很多餐馆的后堂环境都干净明亮,我们吃饭就更放心了”。7月15日在皋兰县一家小排档正在就餐的李女士说。(相关报道见7月16日《兰州日报》六版)
应当说,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皋兰在全县范围内推行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工程,不管是开放式还是视频直播,“实行透明厨房、阳光操作”,厨房的卫生环境、厨师操作等画面被就餐者尽收眼底,一定程度能够重塑信心。然而吃得卫生或吃得安全,本身就应延伸到原料采购等环节的追溯体系,特别是像汤底料、火锅底料等,是否有违规添加剂等非常重要。
本身来讲,餐饮业是否建“明厨亮灶”,不能只靠经营者的认知,而最应当成为一种制度,要有硬性的约束。毕竟市场机制并不成熟,特别是食品安全风波不断的当下,诚信经营不一定能获得对等的回报。但“明厨亮灶”的本意是引入消费者的评议和监督,开放的空间有多大,是否允许市民走进参观,利用DV等现代工具“立此存照”?尤其是消费者终究不是执法者,要是企业拒绝消费者“探访”、阻挠曝光,或者存在问题整改不及时,靠什么力量制约,也是公众关心的话题。
显然,健全食品安全体系,“明厨亮灶”只是一个支点,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必须校正违法成本低与守法成本高的扭曲,建立“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实行有奖有惩原则,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就是要鼓励媒体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披露违规违法行为。而对于公众的监督,需要更加细化的规则指引,确保消费者的全方位监督,对各个链条的品质管控全程参与,督促餐饮业厨房卫生得到改善。
新闻推荐
“原来我们的招标公告发布时间只有3天,报名时间仅1天,虽然符合法定时限要求,但部分投标企业反映时间太短,他们不是不知道公告,就是来不及报名,造成获知招标公告和报名信息的不公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征...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