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路段已恢复畅通
本报讯 3月11日零时许,国道312线兰州市西固区附近发生山体滑坡,泥土掩埋了部分路面,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给过往的车辆行驶带来了很大影响。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的刘副处长表示,时值冻融期,较易引发地质灾害,若市民发现后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及时撤离。
山体塌方 掩埋道路
11日上午10时许,记者接到投诉后迅速赶往现场,发现在公路上方约20米的山体处,有明显的塌方痕迹,虽然路面上的泥土已被清理掉,但是路边的排水渠中还能看到一些残留的泥土。目击者告诉记者,他在附近的公司做门卫,事发时,他正在门房里准备睡觉,突然听到“哗啦”一声,随后传来一阵刹车的声音。“我以为是出车祸了,急忙跑出去查看,原来是路边山体发生了塌方。”目击者对记者说道,当他出门查看时,从山上滑下来的沙土已经将半幅道路掩埋,过往车辆看见此情景纷纷刹车。在确定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后,他忙拨打了报警电话。
在事发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在路面上查看情况的公路段工作人员。据悉,塌方的泥土不是很多,并没有对国道312线的交通造成影响。在接到反映后,公路段的工作人员上午8时就赶到现场对路面进行了清理,9时许,道路恢复了畅通。目前,他们还在对此山体进行继续观察。
80名监测员盯紧隐患点
兰州近期频发山体滑坡,究竟是什么原因?就此问题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刘副处长告诉记者,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隆升区的东北边缘,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势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及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集中。此外,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活跃。时值春暖花开,进入冻融期,山体经过整个冬天的冰冻后在春天开始消融,由此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目前,兰州市存在地质隐患800多处,新增加的还无法计算。应对兰州市地质灾害最主要的监测手段就是群策群防,让老百姓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撤离。城关区将派出80个监测员,对兰州较大的隐患点进行划区域监测,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质灾害对老百姓造成的损失。
新闻推荐
铁路西村派出所民警代表该所向英雄家属捐款本报讯 本报对英雄窦勇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读者不仅认识了我们的英雄,也对他的家庭困窘...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