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兰州市农村普遍存在突出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兼有,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已到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程度。今年年初,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将兰州市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兰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8月10日,部分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副主席宋昌义、陈亲恭的带领下,赴七里河区的后五泉村、五里铺村和崖头村视察,对该提案进行重点督办。
记者在随行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兰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兰州市农业委员会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动生态小康村镇绿化示范创建活动,计划每年完成10个生态村目标。目前,全市已创建了20个生态示范村,其中包括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西津村、周家山村、青岗村和八里镇的后五泉村。
据介绍,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农民自建”的原则,近年来兰州市还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引导农村新居建设,出现了冯家湾村、黄家庄村、红玉村等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功能比较完善的农民小康住宅新区,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农村道路、沼气、卫生厕所的建设,最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道。目前,兰州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试点村全部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建住房全部进入规划区,通村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新闻解读
新旧污染交织 农村环境堪忧
在兰州市九三学社的提案中,列举了兰州市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的几大环境问题,其中既有生态破坏方面的问题,也有新旧环境污染问题。而市农委提供的有关资料也显示,兰州市农村环境存在诸多隐患,令人担忧。
问题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
兰州市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一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
问题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兰州市农村垃圾三级处理模式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村社还没有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尤其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垃圾处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渗滤液问题影响严重。此外,兰州市农村普遍没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影响到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质量。
问题三:工业污染已开始向农村渗透
兰州市三分之一的乡镇企业为工业企业,大量涌入农村的工厂、作坊对所排放的污水、废气、废弃物、噪声处理不善,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环境,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生化物质,也造成了对周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问题四:畜禽粪便还田率低造成污染
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97个,5000多户养殖专业户共养殖大牲畜14.5万头,同时带来大量的养殖废物。据统计,全市畜禽粪便产生量为500多万吨/年,但还田率仍为30%—50%。散落的、未经安全处理的粪便对周边环境、空气和水体构成巨大的污染压力。
问题五:化肥农药地膜污染呈上升趋势
在兰州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目前,兰州市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化肥的施用强度一直呈上升趋势,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安全上限。为图省钱,大多数农民使用的都是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3日上午,兰州市第四届“梨韵生态杯”游泳比赛在安宁区举行。共有来自市内四区的169名选手报名参赛,角逐成年组、少年组、儿童组自由泳、蛙泳、仰泳、...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