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足鼎立“是对兰州今后发展格局的形象比喻。意在举全市之力,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构想,开发建设兰州新区,加快推进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形成以兰州新区为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的三足鼎立发展新格局,成为兰州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此同时,旧城改造、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缺一不可”,都要全面推进,让兰州实现跨越发展。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从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
□首席记者 郭兰英
报告解读
开发区要增容扩区
现状:目前,兰州市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有20多个,但客观地讲,无论是国家级开发区,还是省级和市、县(区)确定的开发区或产业园区,其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和产业水平都还是比较低。
措施:要加快推进开发区增容扩区,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国办《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兰州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增容扩区,这为兰州市加快推进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一定要抢抓这一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抓紧做好两个开发区增容扩区规划建设方案的制定。基本考虑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高新区主要向东拓展、经济区主要向西拓展,这样全市一盘棋统筹规划,有序发展,合理布局,与兰州新区共同形成“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园区资源,规范开发园区的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明确开发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延伸产业链,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化园区。
同时,要按照“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今后,在近郊四区内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具备搬迁条件的工业企业都要逐步出城入园。
老城要吸引大企业投资
现状:由于历史欠账等多方面的原因,兰州市不仅城市基础设施滞后,而且布局不均衡、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特别是老城区许多地方还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修建的砖混楼和简易房,有不少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这种状况既与我们作为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相称,也与兰州市建设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带动作用、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存在很大反差。
措施: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要尽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要加快危旧房改造。在旧城改造上,兰州市一定要创新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办法,吸引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积极投资参与。要着力抓好商业网点建设。目前,兰州市中心城区便民商业网点还比较缺少,群众意见较多。对这个问题,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
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措施:加快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求:要把握一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好“四做”的文章。
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按照“改造提升老的、培育发展新的、积极扶持大的、着力壮大小的”的原则,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大与小、老与新、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做好“四做”的文章,就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在做大、做强、做深、做优上下功夫、做文章。
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为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实现率先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将兰州打造成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
对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陆武成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沿黄经济带发展的问题。按照这一要求,兰州市要紧紧围绕黄河沿线,大力发展各种特色产业,尤其是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来培育和发展,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兰州的优势比较明显,东有兴隆山、青城古镇,西有吐鲁沟、三江口,南有兰山、石佛沟,北有白塔山、天斧沙宫、什川梨园,中有黄河风情线等,都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旅游资源品牌。可以说,东西南北中都有文章可作。
陆武成强调,兰州市一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品牌与项目,沿黄河风情线规划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园区,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景点建设,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和条件,将兰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兰州市新的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实施三大工程
措施:要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基础先行。兰州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实施好三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第一位的是交通畅通工程。要通过积极努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立体式、网络化、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第二大工程就是生态建设。为了实施好生态建设工程,要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园林管理体制,按照“规划在市、管理在区”的要求,尽快下放管理权限。第三大工程是文化景观建设。近两年,兰州市围绕黄河风情线,先后建成了秦腔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国学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下一步,兰州市还要继续抓好这一工作。要充分挖掘兰州民族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景观。特别是要沿黄河风情线做足文章,切实抓好各种特色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使黄河风情线真正成为城市名片和靓丽的景观带。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3日,兰州交大大学生绿色工程协会“2010年湿地使者之绘绿金城行动”暑期活动项目组,在安宁银滩湿地公园展开对湿地功能的大型宣传活动。...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