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核心提示
“挂号不超过10分钟、常规检查30分钟”。卫生部近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要求医院优化门急诊就医环境及流程,解决患者在医院“排队难”问题,其中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8月4日至5日,记者相继走访了市内各大医院,发现医院基本能保证患者在10分钟内完成挂号。然而,令患者苦恼的是,挂上号后候诊的时间依然很漫长。
30分钟
出检查结果有点难
记者采访时看到,各家医院的门诊大厅都是人头攒动。一医院门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患者都是流动的,有高峰和低谷,绝大多数时间内,都能做到10分钟内挂号。但在高峰期,比如周一、周二上午8-9点,病人特别多,不能保证每个患者10分钟内挂到号。”不少医院负责人表示,随着预约挂号、自助挂号的普及,医院做到“10分钟挂号并不难。”
尽管卫生部要求的“超声等检查30分钟出结果”是为了方便患者。然而,不少患者却担心半小时内出结果,看不清楚病灶怎么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认为,“30分钟内出具检查化验结果,对于一般病人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于特殊复杂的病例,医生需要更长时间复核。”例如有部分慢性病患者,一项检查须化验多项指标,他持有的是复杂的验单,这类检查结果需花不少时间。
采访中不少医生表示,如果要保证任何时间段挂号等窗口的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毫无疑问,医院就只有增加工作人员,医院的经营成本就要增加,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患者来承担。而对于血、尿、便常规检验、影像常规检查项目,从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现在急诊检查至少要一个小时,一般门诊检查都要两到3个小时,卫生部提出的“不超过30分钟”指标基本不可能实现。
看病慢
主要卡在候诊上
“挂号虽然快了,但人都到科室门口等着,医生还是那么多医生,患者还是要排队,怎么快得起来?”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医院看病是一个流程,而挂号只是其中一个很小部分,真正的看病时间耗费在了等待医生、等待检查诸多环节上。这位专家给了记者一组数据,在大多数医院一个门诊病人从挂号到取药结束,平均费时68分钟,门诊平均候诊12分钟,医生诊治平均8分钟;看一次急诊平均花费30分钟。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医生实际诊治仅占1/8左右的时间,患者大量时间都花在了非医疗时段上,而挂号时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采访中,多家医院负责人也表示,虽然没有规定病人挂号后候诊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但是挂号窗口提速后,肯定会将压力传导到诊疗环节。“现在的医生看病,不是时间太长而是太短了,而且诊断不同病人之间的间隔时间几乎为零。”
排队候诊
挂号提速意义不大
挂号提速,确实有利于让患者少一些等候时间,但其作用有多大却值得商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挂号是快了,但专家号基本还是一号难求,一些稍热门的科室,为了能排到专家号,凌晨排队现象依然普遍。
“全省99%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兰州,而且集中在几家大医院,不排队行吗?”一位正在坐诊的专家说:“有的专家身兼数职,一周有好多台手术,同时又是科研带头人,自己还需要经常学习交流,一周往往只有两三天的门诊时间,为了能看更多的病人,常是加号看到下午两点。医生也很无奈,有的确实是疑难杂症,但还有不少则是小毛病,其实很多病大可以在普通门诊甚至社区医院解决。但由于就诊模式的不合理,很多大医院超负荷运转很普遍。”
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挂号提速没有触及到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单纯挂号提速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即使是挂号不超过10分钟,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此外,“不得超过10分钟”这一规定只会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期待,但医院又无法完成——患者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样只能激化医患矛盾,加剧不满,而不能真正带来“三好一满意”。
■业界分析
一刀切不符合实际
对卫生部的这一规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一个医院的信息化做得好,譬如,预约挂号系统及自助挂号系统的推行,定价与收费也可设立自动柜员机刷卡,一旦收讫,处方送到药房。如再配一两台自动发药机,患者到了药房就可以取药了。“因此,我们只能要求医院尽可能从流程改造挖潜,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服务。”
针对文件中规定的“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等规定,他不敢苟同。
他认为,医疗行为绝对不是产品流水线,尤其是诊病过程只能根据因地制宜尽量缩短流程,一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8日上午,第二届“远大杯”三人篮球争霸赛在兰州体育馆盛大揭幕。 本次篮球争霸赛由兰州体育馆举办,共有来自全省的76支代表队参...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