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生舱真人试验
“我们有信心把对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保证,转化为对每一个矿工生命安全的保证!”8月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对外宣称,该所利用航天技术开发的矿用救生舱已研制成功,并通过12人55℃高温持续烘烤极端条件下108小时真人生存试验。该舱基础防护时间可达120小时以上。
当天,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批准,由510所全额出资、专业从事矿难救生装备系统开发的兰州泓瑞航天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揭牌。自此,井下“诺亚方舟”在兰有了研发基地,遇险矿工兄弟的生命将会在510所研发的矿用救生舱中得到接近航天标准的全面防护。
救生舱抗爆能力达到2兆帕
一旦发生瓦斯爆炸、透水事故,井下工作的矿工将面临三大致命威胁:爆炸冲击力、高温和水淹。
“抗爆、隔热和密封是矿用救生舱必须具备的性能。”承担该舱体研发的王小军博士介绍说,矿工能否顺利避险,首先在于躲入矿用救生舱后,能否在剧烈爆炸中毫发无伤。“根据此前做过壳体抗爆试验,我们研发的救生舱可抗2兆帕爆破冲击力,远远高于国家现有耐受0.3兆帕爆炸冲击波的标准。”
王小军说,救生舱放置于矿井采掘工作面、主运巷道、车场等附近,当井下发生爆炸、火灾、冒顶塌落等紧急事故,井下环境不适宜矿工继续升井逃生和暂时无法逃生时,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进行避险待援。
三个舱段组成“生命之舱”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被称作“生命之舱”。王小军团队研发的这套矿用救生舱,从外观看就像是一节火车车厢。
据他介绍,囿于国内矿井下空间限制,舱体宽度不超过1.7米宽,高度不超过1.8米。一个整舱长约15米至17米,可拆分成15节(每节重约1.5吨左右),这是为了便于分段向井下运送,在井下可通过滑轨拼接成完整的舱体。矿用救生舱由过渡舱、生存主舱和设备舱三个舱段组成。
井下遇险5天后生命仍无虞
紧急避险时,井下矿工首先进入过渡舱。王小军说,“开舱后,刚进舱的矿工会带进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通过2到3米的过渡舱,可以净化空气,去除浓度较大的有害气体。”
之后,避险者进入生存主舱,“在这里,人可以在内生存120小时以上,里面还有马桶”。“因为生存主舱是全封闭的、隔热的,必须依靠生命保障系统来提供120小时的充足供氧,适合人生存的温度、湿度等。”王小军说,空气湿度大于80%人将难以生存,人体代谢会产生二氧化碳等令人窒息的有害气体,所以这套生命保障系统就具有氧气供应、有害气体去除、空气净化和降温除湿等功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参加“农业银行杯”2011年中国MBA黄河(兰州)漂流赛的参赛队伍中,已有包括台湾科技大、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在内的大部分高校MBA代表队抵达兰州。“探望”黄河母亲、游览...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