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一座静静依偎在黄河臂弯里的城市,城区两侧南山北山相对而立,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
“两山夹一河”是兰州独特的城市地理特征,但也正因为这种特征,给兰州的上空带来了挥之不去的烦恼。兰州处于河谷盆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导致静风天气多,大气层结构稳定,城区上空形成了厚厚的逆温层,使得污染物在低空聚集无法扩散。尤其是进入冬季,分布在市区的上千台燃煤供暖锅炉全部启动,加之近20万居民小火炉,城区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尚存的工业废气、燃煤、扬尘和近年激升的机动车尾气几大污染源的叠加效应,大气污染的防治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每一位公民和城市管理者最关注最焦灼的话题。
(二)环境问题早已成为并继续成为制约兰州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大气污染这一直困扰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兰州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城市环境面貌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殊工程、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通过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呈现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市委、市政府所做的工作和市民自觉地减排行动功不可没。
(三)但当你从卫星云图上看兰州,或从民众幸福指数考量兰州时,治污依然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和历史的责任。对此,省委书记王三运到任伊始,便对兰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12月16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会议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发展大局,事关民众健康,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投资环境。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兰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严肃性、紧迫性,在认识上提高再提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扭转污染严重的局面。
(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我们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整体战攻坚战最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定位于“顺应群众呼声的民意工程”、“营造开放开发环境的发展工程”,立足民生,着眼未来,体现了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的发展思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最长远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根本福祉。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进入多发、高发态势。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更须坚持环保为民、环境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五)要赢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我们必须要着眼于科学的治理,实干才是真功夫。市委常委会议提出,要按照省委提出的持之以恒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战、攻坚战的精神要求,举全市之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防污治污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实实在在做好。要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持续抓好工业污染、燃煤锅炉污染、燃煤污染、面源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管控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更为明显的成效。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赢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胜利,我们非得以扎扎实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治理措施,面对很难改变的不利气象因素,我们的治污思路只能在减少污染排放上下大工夫。各区县、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管住工业污染、控制燃煤污染、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抑制扬尘污染、杜绝焚烧污染”的具体要求,强化属地责任,落实部门职责,细化分解目标,突出重点环节,部署到位,责任到位,检查监督到位。环保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治理力度,对供暖期限产停产的企业,严格监管落实限停措施是否到位;对排放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整顿的坚决整顿,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检测和管理,严禁尾气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炭市场和锅炉的管理,同时要对是否符合燃烧条件的煤炭入市严格把关。城建部门和市容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二次扬尘的防治工作,落实好洒水、遮盖等防尘措施。各级环境监理和环境监察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查处力度,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要从严从重处罚,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区要加强环境执法,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细致查、深入查,找出根源,对重大污染源要坚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限度。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合力攻坚,我们治理大气污染的理想和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六)蓝天下的好日子,是政府和市民共同的期盼。市委、市政府在治理污染的大思路上还提出,明年将集中开展企业“出城入园攻坚年”活动,力争中央和省属26户企业向兰州新区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定要用好大气污染治理试点城市的有关扶持政策,加快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一定要切实推进燃煤锅炉改造、西热东输、集中供热等重大污染治理工程,彻底关停“五小”企业,减少污染源,加快推进煤改气工作,抓好天然气加气站点建设,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测,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一定要强化生态绿化建设,特别是抓好南北两山绿化、城市绿地建设、生态湿地保护等重点工作,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和良性发展。这些举措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兰州的污染状况,为兰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要赢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终胜利,信心和决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危则志远,情迫则思深。”面对迫在眉睫的大气污染现状,我们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虽然根治兰州大气污染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一定要树立大气污染不是不可治理的坚强信念,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兰州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措施有力,工作持续,在这场没有退路的环境保卫战中,恪尽职守,努力奉献。
(八)要赢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更需要一场人人参与的、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身为公民,应当自觉意识,自己就是空气环境,自己就是治污成效,少点抱怨,多点参与。面对发展不断提速,人口越来越多、楼房越来越多、车辆越来越多、资源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的城市环境,治理空气污染,谁都不应是旁观者。大量数据表明,在大城市雾霾的各种来源中机动车尾气“贡献”最大。据统计,2011年初时兰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就已经突破了四十万辆,按照日均新增三百余辆的速度估计到年末这个数字便可轻松“驶过”五十万辆了,从每个驾驶者到每个市民我们在享受现代时尚快捷生活的同时更应反思自身对身边的环境的改善做了些什么。每个个体,一点一滴的努力很微不足道,但千万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对治污所作的贡献就很可观。少开一次车,少吃一顿烧烤,少用一次空调、少燃放一根烟花爆竹,其实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小事上做起,并持之以恒。
(九)赢得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根治大气污染,还兰州一片蓝天,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兰州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在这场事关民生、事关大局的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攻坚战中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兰州、幸福兰州就一定会展示在我们面前。
新闻推荐
兰州供电公司2011年售电量达284.71亿千瓦时 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指标
【本报讯】2011年兰州供电公司营销工作亮点纷呈,售电量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售电量预计达284.71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指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n...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