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城关河北交警大队在城关黄河大桥西引道及辖区主要路段开展了夜查整治行动,对开车不系安全带、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酒后驾驶、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无缝隙”集中整治(5月29日《兰州日报》第七版《河北交警“无缝隙”夜查交通秩序》)。
对于交警部门的交通整治行动,市民无不拍手称快,集中整治行动可以提高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养,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专项集中整治为“兰马”保驾护航,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效果不能说不明显,市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可高兴之余心中难免嘀咕:“兰马”走后,交通专项整治能否常态化,交通违法行为会不会“死灰复燃”?
目前,上路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显得异常拥挤,而车辆逆向行驶、乱停乱放、强行超车、随意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绝,车辆刮擦接连不断,为原本严峻的道路现状雪上加霜,因此,交警部门此举正当其时。
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警力对交通违法的问题进行的集中整治,在一段时期内对确保交通文明畅通具有积极意义。但交通违法的问题由来已久,对“顽疾”来说,巩固“疗效”才是重中之重。交通集中整治过后,交通乱象顽固抬头,会给市民留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印象,长此以往,难免会应了“狼来了”的故事,一些交通习惯差劲的驾驶员更是相信,整治期间悠着点,整治过后就太平了。“紧一紧,又松一松”的管理方式既得不到市民的支持,也震慑不了违法者。
良好的交通环境,光靠领导重视与集中整治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套长效管理机制,需要执法者严格执法,更需要每一个市民自觉维护。从长远来看,整治交通违法贵在持之以恒,真正做到常态化管理。每开展一次整治行动就要将整治效果巩固下去,只有如此,良好的城市形象才会成为常态,不论“兰马”何时到来,兰州都会大方登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了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市委党校于金凤教授申报的《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困境与修复对策研究...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