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5月2日,市领导召集出租车司机代表、出租车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研究解决出租车加气难等问题。提出了开辟出租车加气专用通道、优先保障出租车加气、增设移动加气设备,开展“黑车”专项打击行动,启动出租车运价调整论证工作等具体措施,改善出租车运营环境。
出租车加气难发生后,兰州市有关部门就召开紧急会议,一方面制定防止事态恶化的各种预案,一方面抓紧研究出租车行业的诉求,同时建立更加畅通便捷的诉求反映和沟通渠道,很快就找到了出租车加气难的几大原因:加气站点与加气车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气车辆多而站点少;“黑车”与正规出租车争抢气源,不仅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而且导致出租车加气时间长;此外,加气成本不断增大也是导致加气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处理出租车加气难的事件中,兰州市做到了果断采取应急预案,不仅化解了公共危机,而且塑造了良好形象,体现了了解民情和沟通对话的诚意。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信息公开比信息封锁对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更有效。在出租车加气难的事件中,兰州市不仅第一时间采取了应急预案,而且及时向公众发布出租车加气难的动态信息,有效遏制了谣言散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掌握了处理这一事件的主动权。另外,2007年11月1日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和2008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有履行好信息公开这一责任和义务,政府才能在危机事件处置中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其二,双向畅通民意传播渠道势在必行。近些年来,各地都发生过由于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的、不同渠道的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十分迫切。兰州市召集出租车司机代表、出租车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直接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损耗,有利于出租车司机把自己的看法传递出去,有利于有关部门更好地了解问题的难点及提出治理方案。事实证明,兰州市市民不但进一步了解了出租车停运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对市委、市政府公开透明处理危机的做法给予肯定,把应对危机的消极心理化为对城市决策者的深切期待。
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应该是双向的,除了自上而下的主动介入外,还应搭建出租车运营群体利益冲突解决协调机制,成立出租车司机协会,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与协会、公司微观服务相结合的个体化运营模式,为相关部门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新闻推荐
“兰马”期间兰州交警多项措施保畅通 严查七类妨碍交通通行违法行为
【本报讯】为确保国际马拉松大赛的成功举办和大赛期间的道路畅通,从6月4日起,七里河交警大队将对酒后驾车、行人违章及七类妨碍交通通行、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交通违法行为...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