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兰州人在行动,并不是一句空话,近期,兰州市城管执法局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的“便民摊点工程”,此前四处“流浪”的小摊小贩就这样在城管的帮助下将流动摊点改为了便民服务点,而且设立在街道社区的便民服务点费用全免,残疾人、“4050”及下岗人员也在社区和执法队的帮助下有了就业机会。使城区室外摊点逐步进入常规化、制度化、标准化轨道的管理方式可谓实现了“市容变整洁、摊贩保饭碗、市民得方便”的共赢效果。(详见《兰州日报》6月1日6版《便民服务点摊贩市民两便利》)
以往城管执法留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管”而不“理”,执法方式也免不了“强硬”乃至“粗暴”,其实这些反映出的都是城市管理水平低下和素养的欠缺,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
如今,由兰州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在各个街道社区设立的便民服务点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规划了早餐、夜市、修配、缝补、擦洗等服务性市场,一个打气筒,一杯纯净水,一台电子秤,一个早餐点,一个织补衣服摊……虽然普通,但是却可解百姓的燃眉之急,而这些服务性项目也为失业人群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可以说,这种管理变服务的亲民之举,凸显了管理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政府部门从细节着手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创新之举。同时,小小的便民服务点自身也承载着多重功能,它不仅仅是一种公益服务和一项民生工程,更折射出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
其实,城市文明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从建筑风格到精神面貌,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到每一户的居家生活,可谓无所不包,但归纳起来其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城市如何对待自己的市民?包括是不是尊重他们的权利、是不是关心他们的疾苦等。在笔者看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在是衡量一座城市能不能称得上文明的一个最终答案。
应该说,文明城市和城市文明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一对互为表里的概念。简单点说,就是一座城市只有首先建立起自己的“城市文明”,才能被外界认可是一座“文明城市”,反之,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真正的“文明”作为内核,则无论外表建得如何光鲜,仍然不能算是文明的城市。
从这个角度出发,兰州将创建文明城市落实到城市真正的基础——街道社区着实为明智之举,而社会资源向最基层的市民倾斜也充分体现了为了百姓,依靠百姓,惠及百姓的基本原则。毕竟,城市文明只有最大程度地让广大老百姓享受到文明社会的成果才能称得上是文明城市。因此,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有必要充分尊重广大市民的参与权、评判权,让他们看到城市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也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变化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文明才能最有效地凝聚起市民的认同感,从而加快推进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脚步。
新闻推荐
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将于6月10日在风景秀丽的“金城”兰州鸣枪开赛。作为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运动用品赞助商,乔丹体育将...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