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桌对很多忙碌的家长而言是一件既便利又无奈的事情。便利的是中午不用再为孩子的午饭无着落而发愁,无奈的是这两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里对孩子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吃的好不好,休息的好不好还是其次,关键是孩子安全问题全部交给了小饭桌的经营者,但这些经营者又该由谁来监管呢。
据《兰州日报》11月14日“经济周刊”报道,目前,兰州市已有310家小饭桌取得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其中城关区有200多家取得餐饮服务资格。而兰州市食药监部门对辖区内的小饭桌初步摸底调查工作显示,目前全市约有“小饭桌”860家,全部集中在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个区。其中,仅城关区就有600多家。还有部分经营户没有找到经营场所,粗略统计,全市的小饭桌不下1000家。这样算来,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户仅占不足30%。应该说兰州市对小饭桌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的,2011年,《兰州市小饭桌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对全市“小饭桌”集体用餐单位进行行政许可。但面对点小面广的现状,要完成对所有小饭桌的资格审查和行政许可,的确不是一件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事情。而且这项工作的主要管理单位是市食药监部门,这样就仍然存在监管空白,因为市食药监部门仅是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孩子们的其他安全问题并不在其监管范围之内。小饭桌不是简单的餐饮经营单位,还承担着众多在此就餐孩子的托管责任,一旦出现如踩踏、火警这样的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情况,这个责任改由谁承担?由此可见,小饭桌是一个潜在安全(包括饮食安全)风险的场所,仅凭经营者自律是不能保证提供安全保证的,仅有市食药监部门一家监管也是不能监管到位的。因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否则一旦发生事故,丢了乌纱事小,倘若危及孩子生命,那就悔之晚矣。
对小饭桌的监管,教育、公安、消防、社区等部门都是责无旁贷,但多个部门监管,恐怕有容易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到位的情况。所以,有必要明确一个负主要责任的部门来进行日常监管。最适合承担监管责任的应该还是各个社区,作为最基础的政府机构,社区对本辖区的情况应该最为了解,而小饭桌绝大部分都是利用租赁普通民居来经营,极少有承租铺面房的情况。因而以社区牵头负责日常管理,可以有效地将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考虑,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和监管死角。此外,小饭桌不是一个单纯的餐饮经营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社会管理的公益性质,有条件的社区应该积极考虑由社区组织经营,组织辖区内的再就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既方便按章按规统一管理又能解决一部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从而最大可能消除“小饭桌”安全隐患,给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吃一颗“定心丸”。
点击民生
新闻推荐
周四,股指早盘小幅低开,盘中多空围绕5日均线附近进行窄幅震荡,目前日K线方面呈现带小阴线走势,成交量方面再度呈现萎缩状态,市场人气较为低迷。短期股指目前依然受制于下降通道上轨压制,整体弱势格局明...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