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感谢晚报提供的车票,我已经安全回家和家人团聚了!”1月28日晚上,在兰读大学的山西大同贫寒学子张俊拿着本报“情暖万家”活动提供的车票顺利回到家中,和许久未见的家人团聚。
靠打工卖粥赚取生活费
张俊,家住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千佛岭乡火石头村,家中6口人,哥哥去年大专毕业,弟弟今年参加高考,妹妹在上六年级。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爸爸就因为脚断指一直在家中残休。”张俊说,父亲张学秀因为工伤致使脚断指而不能干重活、无法正常工作,经过协商讨论,单位让张学秀长期在家休息。多年来,全家的日常开销和几个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全靠父亲的残休工资和家里务农所得的微薄收入。
“卖一份5元钱,我卖了70多份呢!”2011年8月,张俊刚考上兰州理工大学,就加入了学校勤工俭学的队伍——开始在每一栋学生公寓里给大一新生推销英语报。
英语报的兼职做完后,张俊又开始跑到校门口发传单。“每天站在街头,一站往往就是一整天,一天挣45元。”
“早上10时前如果没课,就去校门口卖粥,我的工作是帮忙打粥,每天卖3个小时工资15元,管早饭。”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俊发现校门口有一家卖粥的店铺正在招工,应聘成功后他便开始了早起卖粥的兼职生活。
“情暖万家”送他回家
“我有一个同学家里特别贫困,你们能否帮他解决一下车票?”1月21日,张俊的一位同学在看到本报“情暖万家”活动微博后,随即致电将消息告知了本报记者。
随后不久,张俊来到本报编辑部。在查询相关车票信息后,本报向张俊提供了兰州至大同的往返火车票费用,以及大同至浑源县和浑源县至火石头村的往返汽车票费用。之后,本报记者帮其购买了1月27日兰州至大同的火车票。
当日下午3时26分,张俊登上了兰州至大同回家的火车。昨日晚上,张俊安全回到家中和许久未见的家人团聚,并向本报发来了回家后的全家团圆照。
至此,本报“情暖万家”活动已经资助了两位在兰就读的外地贫困大学生,帮他们提供了往返的车费。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26日,兰州市福彩中心召开2012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会,中心领导和全体员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心张邦熙副主任主持。会上,中心各部门负责...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