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广覆盖、立体式、密集型的宣传展示出现在北京的航空、铁路、公交等交通节点和王府井等人流密集区域,在兰州外宣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兰州,太希望将自己山水相依的壮美、宜居宜游的魅力展现给外界,太期盼借助兰州新区的开发引来八方有识之士来投资兴业。而实现这些美好愿景的前提,首先是让外界了解自己,关注自己,进而喜欢上兰州。
城市的发展需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来经营,需要把自己的形象传播出去,只有把城市营销出去,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才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刚刚举办了第二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兰州,荣获2012年度十大体育营销城市殊荣。“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和“兰马”的成功举办,产生了强烈的城市营销效应,拉动兰州市旅游人数同比上升近50%、吸引投资的密度和强度也前所未有的强势增长。
站在北京西客站人流穿梭如织的站台上,你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震撼的感受不是来自这座曾经的亚洲第一火车站的宏伟体量和几乎令人窒息的客流,而是从站台廊桥阴影下向两侧延伸的廊柱灯箱广告,巨大的高柱灯箱广告牌沿着长长的站台延伸,似乎跟随着银亮的铁轨一直向远方天际线延伸。恍惚间你会感到这里不再是那个熟悉的首都的大动脉,因为扑面而来的全是兰州的信息——“兰州新平台大产业第五个国家新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影像冲击着潮水般人群的视野,而一个高大的“背包客”正在每天60多万人目光的注视下飞奔而过,一直向西、向西、向西……
广覆盖、立体式城市宣传在首都密集展示
北京西客站,每天平均60多万人次在这里进出中国的心脏——首都北京。但是,从2013年4月30日起,它被兰州刚劲阳光的身姿占据,成为展现兰州魅力的T型台。全部17个站台,276块面积巨大的高柱广告灯箱,覆盖着车站最核心的部位,抢夺着每一个从它身边而过的人的目光,恍若来到的不是北京,而是兰州。北京西客站是全中国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在这里投入海量的宣传资源,会有辐射全国的效果,但这还只是开始。在亚洲第一站之称的北京南站,京九线上全部的动车组由此出发,划过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版图。进入候车大厅,四幅70平方米的巨幅吊旗,冲击着大厅外涌进人流的视野。北京站,北京曾经的地标建筑,今天仍然承担着北去东北地区客流的发送任务。北京站唯一出站地下通道两侧,四个和墙体几乎通高的广告灯箱,闪现着兰州新区和“西北游”的内容。
但铁路还不是全部。西直门交通枢纽,北京市内最繁忙的地铁、公交、铁路换乘地点。站台上等候乘坐公交的人群,从5月1日起,每天都会看到两块大幅广告灯箱。同样的公交车站广告灯箱,在德胜门也有,这里是北京短途近郊旅游的主要集散地,每天有大量游客从此出发去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地旅游。据了解,兰州外宣设置在全北京市的公交站台灯箱广告一共有30块。这些灯箱每天都在向80多万公交乘客传递着兰州的新形象。
王府井,中国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这条全长810米的“中国第一街”,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牌匾高悬,店铺森然,人头攒动如流水一般,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在王府井中段的好友世界商场,一块LED大屏幕占据了商场大半个外立面。兰州新区和“西北游”的电视宣传片每天都在此感动播出上百次。成群结队的游客、三三两两的路人、停下来在路边饮料摊歇脚的顾客,不时抬头欣赏大屏幕上五湖四海的风光。每隔几分钟,一条“中国西北游”的宣传片就热情地出现在游人面前,每隔几分钟,兰州新区的现代化展望就展示在顾客的眼前。
这么广覆盖、立体式、密集型的宣传展示出现在北京的航空、铁路、公交等交通节点和王府井等人流密集区域,在兰州外宣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兰州曾因深处西北内陆而不被关注,曾因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羞于示人。但是,今天的兰州在开发大西北的历史背景下,正在以朝气蓬勃的新形象登上历史舞台。兰州,太希望将自己山水相依的壮美、宜居宜游的魅力展现给外界,太期盼借助兰州新区的开发引来八方有识之士来投资兴业。而实现这些美好愿景的前提,首先是让外界了解自己,关注自己,进而喜欢上兰州。
城市的发展需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来经营,需要把自己的形象传播出去,只有把城市营销出去,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才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去年7月24日,兰州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新闻发布会和文化旅游推介会,引起全国媒体的争相报道,将全新的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和兰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传播效果推向了高潮。今年初,第8届中国体育营销论坛年会在京举行。刚刚举办了第二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兰州,荣获2012年度十大体育营销城市殊荣。“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文化旅游战略的实施和“兰马”的成功举办,产生了强烈的城市营销效应,拉动兰州市旅游人数同比上升近50%、吸引投资的密度和强度也前所未有的强势增长。
提前筹划唱好营销兰州大戏
在1月召开的兰州市两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丽宁说,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打造和宣传推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品牌效益和价值已经凸显,城市旅游形象有了明显改善。当前,兰州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助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一是全方位、高层次、立体式做好城市形象宣传,对外树立“黄河之都,金城兰州”城市形象,做好“金”字文章,打好“金”字招牌,吸引国内外各界人士来兰州投资创业。二是进一步提升“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知名度和影响力,宣传推介从兰州出发的七大经典文化旅游线路,进一步确立兰州旅游出发地的地位。三是全力打造榆中青城古镇、永登鲁土司衙门等重点景区,吸引更多人来观光旅游。同时要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节等系列节会赛事,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到全市GDP的4%以上。2月份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暨文化产业大会更指出,要围绕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整合兰州的宣传资源,挖掘和丰富兰州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五个品牌,把兰州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出去。
由此,一场展示金城兰州的独特魅力和兰州新区的美好前景的城市营销大戏,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策划、周密布局下奏响了强劲的前奏。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牵头,与兰州新区相关部门联合组成考察组,对北京的广告市场进行了详尽的市场调查,多次实地走访,通过对户外广告投放的位置、效果、价格和广告运营商的实力进行对比、筛选,最终确定以车站、机场、公交站台等各类交通枢纽为主的户外广告宣传方案。此外,根据兰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还加大了在国家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力度。从3月1日开始,兰州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栏目插播兰州新区形象宣传片;从4月1日起,在有着“亚洲第一刊”的《读者》杂志主刊上,连续6期刊登跨版广告彩页;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中国之翼》、东方航空公司的《东方航空》等杂志上投放了平面广告,进行项目招商、旅游文化品牌宣传推广……
将挺进“长三角”提升兰州外宣力度
首轮展示,以代表兰州文化旅游的“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主题设计作品和兰州新区“新平台、大产业”、“生态绿城”和“现代新城”的系列主题设计作品为主。这两组作品,以兰州文化旅游和兰州新区为中心,结合大西北广袤丰富的人文资源,以甘肃独特的地理风光、厚重的黄河文化沉淀为元素,展现了兰州乃至西北文化旅游资源产品所具有的唯一性和神秘感及兰州新区宏大而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两组设计把兰州人文自然风光和现代城市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了时下最为时尚的宣传元素和明快的色调,将代表文化,代表地理,代表文明的甘肃旅游特性标志“兰州黄河母亲”“黄河水车”等旅游特色景点有机融合串联在一起,设计成一个色彩明快的奔跑的“背包客”形象,突出展示了黄河丝路名城兰州的旅游元素,展现了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生态绿城”的特点。这些概念的使用,让兰州市从众多风格类似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西北最具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形成兰州在国内外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
兰州市委外宣办负责人介绍说,首批选中在北京地区的航空、铁路、公交枢纽和平面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看中的就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影响力,选择航空、高铁为主要载体,就是以政商高端人士为主要受众群体。重点地区配合重点受众,为的就是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性价比,增加兰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下半年,兰州市还将在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兰州城市形象和兰州新区的对外宣传推介工作,进一步扩大兰州及兰州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项目来兰,为兰州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软实力保障。
5月25日,中午1点左右,北京西客站2号站台,从兰州开往北京西的T76次列车刚刚到达。一下车,很多旅客便把好奇的目光停留在了站台上的高柱灯箱广告上。“真没有想到,一下车就看到了兰州的宣传广告,感觉很骄傲。”乘坐本次列车来北京打工的王玺先生,看到来自家乡的兰州记者,有点兴奋又有点腼腆的说:“兰州确实是进步了!”
新闻推荐
举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开发建设市委市政府机关及部分市直部门将移至兰州新区办公
【本报讯】为了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兰州新区,加速聚集新区发展人气,市委、市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市委市政府机关及部分市直部门和单位移至兰州新区办公的意见》,决定将市委市政府机关及部分市直部门和...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