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把孩子送到小饭桌,很多家长是省心又不放心。省心的是,小饭桌解决了孩子的吃饭问题;不放心的是,三五个孩子围在一个饭桌前,共享大锅饭大锅菜,饮食安全无从保证。其实,不光是小饭桌让人们不放心,层出不穷的小作坊、小摊点和熟食店、甚至小药店等,由于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相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这些微小的店面或作坊不值一提,然而他们的存在与百姓健康相关,往往会因小不治而引来大矛盾。俗话说,安则兴,乱则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人们对利益的诉求更呈现出多样化,由此而引起的纠纷矛盾持续不断,也突显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对此,地方职能部门纷纷出台举措,加大了对这些管理热点、盲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打四黑”、“除四害”和“打非治违”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加强网络监察和安全监管,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城关区作为兰州的中心城区,更是在全市着力于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手段,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格局,有力推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今年又在社会管理提升方面,提出了深化平安城关建设、加大市场秩序整治等行动,为全市五城联创活动贡献出力量。
部门联动专项整治市场秩序
游离于中小学校周边的小摊点、主干次道的小饭桌和熟食店等,向来被学生家长和市民所诟病。近些年来,城关区从未放松过对市场秩序的整治,特别是通过教育与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未办理营业执照而经营的,及时下达限期办照通知,限期内未办理执照的全面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要求的业主依法进行取缔。同时采取巡查监管的方式,定期对有关食品经营户进行督检,指导经营户建立食品安全自律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其违规经营行为。
今年,城关区结合全市开展的五城联创活动,统筹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各节点的完成时限,以把各方的力量凝聚起来,确保企业各项指标验收达标。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督机制,集中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和无证经营等突出问题,重点加强小摊点、小作坊、小饭桌、熟食店、药店等领域的监管,不断规范其经营行为、全力保障市民群众健康外,还将全面推行食品“放心工程”,通过多部门协作监管和整治活动,力争今年年底辖区内集体食堂、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以上,从业人员健康持证率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达100%,“五病”调离率达100%,杜绝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在落实中,城关区商务局牵头组织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及时召开辖区商贸企业、集贸市场五城联创动员大会,明确了各自任务和时间节点,通过全员参与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创建运行机制,指导协调抓好辖区内的商贸企业、大中型商场超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集中整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经营等突出问题,加强对小摊点、小作坊、小饭桌、熟食店、药店等领域的监管。同时指导商贸企业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健全和完善窗口行业服务规范,推进窗口行业万民评议信息化建设,行业风气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创新为先全面加强社会管理
城关区已步入了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利益诉求多元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传统的以管控为主、政府大包大揽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该区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管理加服务、科技促民生”为内涵的民生“1+1”工程社会管理城关模式。同时启动社区矫正“启航·回归”工程,重点人群实现“一网式”动态管理,并全面完成三维数字社区平台、地理及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及推行流动人口“一卡通”均等化服务模式,建成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中心,市民公共呼叫中心“96880”热线联通288项政务服务,大大加强和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民生“1+1”工程,最大的亮点是大巡防网络体系,构建了以公安民警为主的街面巡逻防护网,以街道专业巡防队为主的社区安全防控网,以区街社三级视频监控为主的视频监控网,以中心平台舆情监测为主的虚拟社会防控网,以人防、物防、技防为主的内部单位防控网和以楼院长、综治员联合管理为主的居民楼院内部防控网,社会公共安全防控做到了全覆盖。特别是在广武门等街道成立专业巡防队,并向巡防队员配备具有视频传输、语音对讲和GPS定位等功能的无线单兵巡防设备,实现了视频监控与街面巡逻的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各类事件、案件的快速发现处置能力。到去年底,各试点街道刑事案件同比大幅下降,广武门街道下降幅度更是达到38%。
与此同时,制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截至去年底解决信访积案44件,化解30件省市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建成以优秀干警姓名命名的社区警务室25个,建成六大巡防网络为核心的“大巡防”体系,街道专业巡防队伍实现全覆盖。全力开展“破案会战”,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797起,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建成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修订完善应急预案11个,妥善应对30年不遇的黄河汛情。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严格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开展了“十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五举并施深化平安城关建设
今年城关区将实施五大举措,扎实推进平安城关建设:完成城管平台与公安监控平台对接,实行重点监控场所等级化管理,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做好信访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化解,落实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办法,推进信访事项“一册通”和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15件区级信访案件;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大维稳、大调解”格局;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相关制度,按照“十大行动”要求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健全舆情监控、行政审批、网络监察、网络安全系统,群众对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满意度在50%以上。
在实施中,各职能部门综合发挥各种防范力量,实现对社会治安全方位、全天候和动态化防控。通过网格化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切实加大物业小区、单位楼院的安全巡查力度;通过加强各警种和专业队伍协作,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大排查大整治,有效打击各类治安和刑事犯罪;完成148个社区警务室和4个农村警务室建设,安装建设1582个视频监控探头,实现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同时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将雁滩地区和火车站及周边、西关十字等5个区域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重点打击涉黑涉恶、两抢一盗、制假售假、电信诈骗以及传销、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实现多发性侵财性案件得到大幅度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率得到大幅度遏制。
同时全面构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巩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充分运用教育、疏导、协商等办法,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属地化管理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矛盾化解管理模式,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区域、楼院长四级社会矛盾调解体系,突出抓好各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逐步将调解组织延伸到企事业单位内部、居民楼院、在建工地等,层层化解矛盾,力争做到“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明确主体并搞清楚“谁来评”,力争实现风险评估区街社村、责任单位全覆盖。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中国(兰州)国际演出交易会最后环节——交流推介会正式亮相,数百位来自海内外的文艺院团、演出商、制作...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