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兰州白塔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白塔本报首席记者裴强摄近

来源:兰州晨报 2013-09-25 13:29   https://www.yybnet.net/

▲兰州白塔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白塔。本报首席记者 裴强 摄

近两年,白塔山公园启动公园改造工程,整座公园旧貌换新颜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作为标志性建筑的白塔却在风雨中日益老旧,如今已是“伤痕累累”,这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为什么唯独公园内白塔没有进行修缮?何时能重塑白塔秀丽身影,恢复往昔风采?

现状:古老白塔全身遍布“伤痕”

“白塔基座的缝隙越来越大了,掉落的碎块也越来越大!”家住在滨河北路的老人杨成祥是白塔山公园的“常客”,数十年来,杨成祥眼看着白塔山公园一天天的变化,“特别是这两年,白塔山公园可算动了‘大手术\’,从基础设施到园林绿化,从亭台廊阁到青砖绿瓦,越来越漂亮了!”不过,在公园日益美丽的同时,细心的老人察觉到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却“满身伤痕”。“同公园里其他所有建筑焕然一新相比,这白塔却让人看得心疼,而且与公园其他环境也不协调,到处是裂痕、刻字,不知道能不能修缮一下?”

9月23日,记者走近白塔看到,基座四周的水泥已多处裂缝甚至剥落,塔身须弥座上的裂缝随处可见,整个塔身表面风化严重,斑斑驳驳。更令人心痛的是,塔身凡能触及之处,均有游客留下的“手迹”,“到此一游”、各种人名等字眼清晰可见。

原因:自然人为致白塔破损严重

“建于元初毁于战火,现存白塔是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恢复重建的。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但是百姓仍习惯称呼其为白塔寺。自此之后,除了1996年对白塔进行过纠偏和加固后,还未进行过修缮。”白塔山公园管理处的陈主任向记者介绍了白塔的历史。

如今的白塔何以如此的满目疮痍?陈主任表示,这是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百年白塔历经风霜雪雨,原本就风化严重,加之其地理位置处在山顶,兰州常年的单向季风使其外部多处破损,塔身风化严重。再加上公园无法封闭,监管困难,很多不文明的游客也在塔身上乱涂乱画,所以让白塔“伤痕累累”。而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白塔,要修缮需要经过专家、政府部门等进行勘察、论证等。因此,在此次公园改造中,暂未列入其中。

建议:按照修旧如旧原样恢复

百年白塔应该怎样修缮?何时修缮?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白塔已经是兰州市标志性古建之一,对于老兰州人来说,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对白塔进行修缮和保护。但是,一定不能改变它的历史风貌,这样才能完整地保存它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兰州市退休教师刘洋建议。

令人期待的是,为了重塑百年白塔往日风姿,目前,白塔山公园已经邀请专家对白塔修缮进行了前期的勘察设计。从勘察结果看,白塔现状的确堪忧,特别是人为因素对白塔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刻字最深的达到半厘米。陈华建议,在后期修缮设计上,对白塔的修缮还应以保护文物为主,在保证白塔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白塔外观进行原样恢复,尽量减少干扰本体,杜绝在维修或扩建过程中造成新的破坏。

白塔山公园管理处也表示,目前前期勘察已经结束,专家组将就白塔的修复拿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之后要进行反复的论证,并最终拿出一个可行的修复方案。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将尽快对白塔进行原样恢复的修缮改造。

本报记者 李林娜

新闻推荐

交流研讨会现场月日中国兰州首届民间古陶瓷交流研讨会

交流研讨会现场  9月21日,“中国·兰州首届民间古陶瓷交流研讨会”在兰州举行。雷从云等七位国内古陶瓷界顶尖专家以及国内近200名收藏家聚首兰州,共同探讨、精研中华古陶魂魄...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兰州白塔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白塔本报首席记者裴强摄近)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